二维码
海鲜水产品批发分享 HAICHANINFO.COM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享资讯 » 今日关注 » 正文

【小康路上】呼图壁:劳动力转移三次嬗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0 11:30:32    来源:海水产新闻    作者:海产品    浏览次数:207
导读

新疆日报12月15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小泉村万亩湿地已被白雪覆盖,村民也进入了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节。但在该镇小泉村莲花海子农民水产品养殖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杨银山和社员们却依旧忙碌着。  当天,杨银山

  新疆日报(记者盖有军 通讯员程勇报道)12月15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小泉村万亩湿地已被白雪覆盖,村民也进入了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节。但在该镇小泉村莲花海子农民水产品养殖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杨银山和社员们却依旧忙碌着。

  当天,杨银山带着部分社员一起下网、收网,捕捞水产品。看到记者前来采访,他顺手抓起一条足有5公斤重的大鲤鱼,鱼儿在他的手里活蹦乱跳,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再过几个小时,这些水产品就会‘坐’着保鲜车远销到青海、西藏等地,今年合作社将会给100多户社员每户带来上万元的收入,这些收入全部来自于‘技术型劳动力转移’所得。”杨银山说道。

  杨银山所说的“技术型劳动力转移”,实际上是呼图壁县劳动力转移的三个显著转变之一。从过去农闲在家享清闲,到走出家门忙增收;从身无技能“卖”体力,到练好本事挣大钱;从单纯转移劳动力到产业输出共致富。这三个转变,构成了呼图壁县目前劳动力转移的全新“升级版”,有力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走出家门天地宽

  “以前从来都没有想着要走出家门务工,更别说带着近500人与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签订劳务协议,在家门口的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上挣钱。现在我们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这比闲待在家里强多了。”说起劳动力转移的事,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十九户村信佳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文丽一脸的自豪。她说,这几年村里有了劳务输出合作社,引导村民走出家门去挣钱。现在村民一年四季都在忙,想着法子挣钱。

  同很多地方的农民一样,呼图壁县在劳动力转移促农增收方面也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呼图壁县地处天山北坡中段,是一个农业大县,23万人口中有近8万是农民。过去,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农民除了种地,再无其他技能,整个冬季或农闲时节,农民大都猫在村里,男人们打牌喝酒,女人们闲聊串门,出门务工挣钱似乎与自己无关。文丽说,因为家里兄弟姊妹多,过去日子过得很拮据,1年添置不了一件衣服,几个月不吃一顿肉是常有的事。

  文丽高中毕业后开始尝试自己外出务工。对务工这一新鲜事,村里人的议论很多,但她没有退缩。由于没有技术,她每月只有几十到几百元的收入,尽管这样,她家的日子也明显好过村里的其他人家。有了文丽迈出家门出去务工的第一步,村民才逐渐走出家门,或帮助别人种地或给别人帮工。

  渐渐地,除了十九户村,呼图壁县很多乡(镇)、村的农牧民也开始在农闲时走出家门去务工。也正是走出家门,让村民看到了另外一番天地,知道除了种地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干。但是土地依旧是他们的牵挂和依赖,忙时种地,闲时才去务工。

  练好本事挣大钱

  “你看我们的葡萄在市场上卖得这么好,这和保鲜技术是分不开的,我们还是要盯紧质量。”12月19日一大早,在五工台镇德顺兴果蔬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高菊兰正给该镇中渠村村民黄军讲解葡萄保鲜技术。

  4年前,黄军一家守着自己的地,每年种一些常规作物,收入有限。2015年,在高菊兰的鼓励下,黄军将自家100亩地加入到合作社,边学习鲜食葡萄种植技术,边在合作社务工。学到了技能的黄军收入越来越好,不仅还清了银行贷款,还有了存款,家里买了轿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2001年,从事鲜食葡萄种植的高菊兰参加了呼图壁县在新疆农业大学举办的万名农民学技能培训班,系统学习了鲜食葡萄种植与保鲜技术。随后高菊兰在中渠村建起一座50吨库容的保鲜库。2012年,她又在村里成立了德顺兴果蔬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7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6户发展到现在的169户。

  “我刚出来务工时啥都不会,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就不一样了,学到不少的东西,收入增加了,越干越有劲了。”中渠村村民张从萍说。

  同张从萍一样,很多农民刚迈出家门时发现,由于自己没有专业技能,只能靠“卖”体力来挣钱,和那些有技能的人相比,收入差了一大截,甚至不及别人的三分之一。于是,学习技能在呼图壁县农牧民中逐渐“热”了起来。看到农民的需求,呼图壁县因势利导,连续多年在全县开展了农机驾驶、汽车驾驶、种养技术、缝纫、烹饪、汽车修理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0多年来,共举办农牧民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农牧民5万多人次,一大批农牧民由此掌握了实用技术。2010年,呼图壁县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

  “我自己的土地全部都流转出去了,现在做苗木种植的技术指导,每年有50万元左右的收入。”12月18日,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东滩村村民吴佩新笑着对记者说。

  同呼图壁县很多农民一样,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了一定资金和技术积累的吴佩新,从最初的打工者,成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前几年,他在当地成立了二十里店镇锦新劳务合作社,合作社里的100多名务工人员全部是本村村民。他们都有种植苗木的技术,目前,他们活跃在南北疆的苗木种植基地,传授苗木种植技术,每年人均收入10多万元。

  做强产业闯市场

  “我们在南疆种植的特色苗木,在当地很受欢迎,明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12月18日,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天润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建新说。

  呼图壁县劳动力转移的一次次转型升级,在当地逐渐形成一批特色产业。一批有技术、有头脑、有资金的农牧民,推动当地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向外输出。

  呼图壁县苗木种植面积15万亩,各类苗圃、合作社和相关企业300多个,辐射带动2000户、近3万人从事苗木生产,成为西北重要的苗木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基地。依托这一优势产业,呼图壁县一些苗木种植合作社积极向外拓展,去南北疆进行苗木种植和销售,带动了当地苗木产业发展,也吸纳很多当地农牧民转移就业。

  以大丰镇、五工台镇、二十里店镇农民为主,有近3000名掌握汽车驾驶技能的农牧民前往南疆四地州开展城乡公交线路运营。此外,这几个乡镇有农机操作技能的农牧民还购买大型农机具前往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进行农机运营。

  以园户村镇农民为主,有200多名有餐饮技能的农民在全疆各地经营餐饮业,“老沙椒麻”“胖老汉椒麻鸡”等从呼图壁县走出去的特色餐饮,成为全疆乃至全国的特色餐饮品牌。

  在全疆成立首个“托所”的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农民吴佩东,现在已经从最初的养奶牛卖牛奶转变为开拓终端市场,他在全国设立了10多个鲜奶直销网点,合作社每天早晨挤出的鲜奶可以通过销售网直接送到居民的餐桌。

  高菊兰的合作社不仅带动了3000多人就业,而且还把葡萄种植保鲜技术发展到了甘肃、宁夏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依靠产业输出,走出呼图壁县的农牧民给当地提供的工作岗位有1万多个,带动当地更多人增收致富。

  “今后,呼图壁县还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支持鼓励劳动力输出、技术输出和产业输出,让更多的本县和外地农牧民实现共同增收致富梦想。”呼图壁县委书记丁彦明说。

 
关键词: 呼图壁
(文/海产品)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海产品原创作品,作者: 海产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haichaninfo.com/news/show-7179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24910107@qq.com。
 


海产批发|海产养殖|大连水产品价格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鲜市场|海水产品|海鲜批发价格|深度水产|海产加盟|海鲜报价|海参加盟|东湖明镜|
业务咨询:15864010277

鲁ICP备13023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