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车间建到家门口——覃塘区探索就业扶贫新路子见闻
每天上午,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古平村西平屯村民农新郑都会徒步来到大岭乡农氏生活用品工艺厂就业扶贫车间上班。
农新郑能当上工人,受惠于当地遍布贫困村的像“工艺厂”这样的就业扶贫车间,这类扶贫车间均吸纳5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交纳职工意外人身保险、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覃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景方介绍,目前,该区共有(包括创建之中)就业扶贫车间56家,基本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合计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86人就业。
日前,覃塘区的“四种模式共驱、实现互利多赢”就业扶贫车间创建工作,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列为全国人社扶贫典型事例,并在全国公开展示。
A 建设车间有奖补
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促进贫困户就业脱贫,2018年初,覃塘区出台相关政策,从生产经营主体、车间建设、贫困人口务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位于覃塘街道姚山村的贵港市绿源城种养专业合作社就业扶贫车间,有贫困户员工15人,主要从事蔬果种植、加工、销售以及水产、鸡、鸭养殖等。企业负责人陶成昌说,前期已得到了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带头就业奖补1.5万元。按政策,此后每人还有不超过1000元的培训奖补、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障补贴、50%的贷款贴息补助等,“我对就业扶贫车间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8年5月创办并认定的覃塘区恒钧洁具厂就业扶贫车间,有员工23人,总投资150万元,厂址在三里镇大零村。车间负责人梁西棋计划扩大生产,员工人数将增至30人以上、每人每年总工资不低于6000元。按政策,车间获得3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超过30人员工的部分,每多吸纳1名贫困人口就业的,每人再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按标准要求达到星级评定的,能得到1万元至10万元的奖励,贫困人口还被纳入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补助范围。
截至2019年底,覃塘区已发放先期就业扶贫车间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7万元,此后各项奖补、补贴、奖励等资金将陆续发放,增强了就业扶贫车间的发展力。“目前,各就业扶贫车间完成投资总额4827万元,建成厂房3.5万平方米,承包土地7375亩,吸纳2023人就业。”周景方说。
B 四种模式带动就业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镇用地日益紧张,而乡村特别是贫困村空置土地较多、租金便宜。覃塘区及早抓好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类型、建设用地、项目选址、经营主体、资金来源、用工来源等规划建设;提前进行认定程序,进行明确业主产权、就业形式、收益分配等规范管理;因地制宜引导投资者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兴建就业扶贫车间。
“企业+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在石卡镇鹤心村祥岭屯的象岭华兴制衣厂就业扶贫车间内,37名员工正在裁制衣服。业主李业华介绍,这里虽位置偏僻,但交通发达,人工、水电相对便宜,企业还是有赚头的,重要的是,企业在这里可履行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
在企业社会责任心的感召下,目前,覃塘区有8家企业在9个贫困村兴建就业扶贫车间,员工总数518人。
“外出成功创业返乡人士+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三里镇大零村马文条早年到福建等地打工。2017年1月,他带回20万元创办了马氏日用工艺制品厂,2018年5月被认定为覃塘区就业扶贫车间。“企业投资不多,但能帮助包括5名贫困劳动力在内的32名乡亲就业,总算为乡亲办了实事好事,回报以前他们对我的关爱之情。”他说。
至2019年底,像马文条一样回乡创办就业扶贫车间的,覃塘区有3人,吸纳61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6人。
“产业+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覃塘区是贵港市有名的板材生产基地。2018年,板材行业实现产值超百亿元,占该区工业的半壁江山。在当地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目前有20家板材企业“上山下乡”,在20个贫困村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带动117户贫困家庭就业增收。
2019年6月被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的贵港市宝龙木业公司位于东龙镇龙扶村,该公司总经理韦家提介绍,板材行业竞争激烈,在乡村办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有信心把企业规模扩大一倍,员工数量增至200人,让更多的群众从企业发展中受益。”
“合作社+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覃塘区是传统农业区,拥有各类农业专业种养合作社近300家。有25家农业专业种养合作社充分利用政策扶持、土生土长的优势,先后创办了25家就业扶贫车间,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82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05人。
在黄练镇科宝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桑园里,负责人韦昌江正在指导员工松土施肥。该社具有地利人和优势,利用当地政府的就业扶贫车间的扶助政策,增加了盈利和社员收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C 贫困家庭增收减支
就近就业。每天中午12时,农新郑像往常一样按时下班,徒步回家。“以前在广东打工,因租住在城中村里,早上6时多就要起床,下午下班回到家里已是晚上7时多,每天耗在上下班的时间就有2个多小时。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省了交通费用,又能吃到可口的自家饭菜。
亦工亦农。石卡镇鹤心村祥岭屯林献兰在自家责任菜田上除草淋水,采摘蔬菜。“每天利用午后的这段时间管护1亩蔬菜和1亩水田,下午再到屯里的制衣厂上班,每年除了1.8万元工资收入外,还增加了3万元卖菜收入。”
挣钱又顾家。贵港市宝龙木业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员工韦必易因年迈的双亲要照顾、2个年幼的孩子上学需要接送,所以前两年就辞职从广东回家务农,收入微薄,成了贫困户。2019年初,他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后,8小时外,边种田边照顾老人、孩子,农忙时节则利用农忙假全力种、收稻田,2019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超万元,顺利摘掉穷帽。
减支增收。三里镇大零村的覃学星先前在广东打工,除去往返车费、租房费用、伙食开支,所剩无几。“获得村里马氏日用品工艺制品厂就业扶贫车间工作岗位后,我利用空余时间种粮、种菜、养鸡、喂鸭,生活自给自足,每月2800元的工资都存下来了。”
轻松工作。在覃塘区中美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兰小贤正在锄草挖垄。兰小贤说,在家门口柑橘园务工,施肥、除虫有技术人员指导,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比较轻松。
快乐劳动。“长年种桑养蚕,对桑蚕情有独钟。成为黄练镇科宝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员工后,工作得心应手,舒心快乐。”黄练社区贡昌屯的韦忠清说。
乡村就业扶贫车间门槛低、投资少、技术含量低,为低技能的中年贫困劳动力提供了用武之地。截至2019年底,在覃塘区就业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有348个家庭脱贫,脱贫率达90.2%。(原文编辑:苏必庆 作者:唐正芳 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