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月19日电(黄勇 周远钢)正在召开的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六盘水市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那么,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怎么来的?又该如何建呢?
航拍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2019年7月16日拍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六盘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至此,全国共批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六盘水成为继内蒙古西部、重庆环都市区、四川自贡、宁夏东北部之后的西部第五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9年底,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印发了《贵州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19-2025年)》。2019年的最后一天,六盘水举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启动大会。2020年1月2日,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刊发了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介绍。这次贵州省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的表态支持更是给六盘水市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了最大政策红利。
六盘水号称江南煤都,产业转型升级绕不开煤炭产业。煤又如何转型升级呢?答案是“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
盘州市是六盘水的主要产煤区,2019年煤产量新增了400万吨,达到4100万吨。贵州省人大代表、盘州市长李令波透露,这些多出的产量,主要是靠运用新技术、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抓安全保生产给“抓”出来的,如运用单轨吊设备代替人工提高运输效率,研制煤矿专用盾构机解决采掘脱节问题,运用永磁绞车提高运输动能等。现在盘州煤炭产能的95.1%是机械化生产,26对矿井实现了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占生产矿井的68%。传统煤矿开采向多元化协调发展转变,如今在盘州,提到煤不光是一个开采业,还发展到电力、化工、建材、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
据介绍,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范围为六盘水市全域,将构建“一个生态绿心、两条开发轴带、三块集聚高地、全域绿色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打造“1+2+N”产业园区载体,形成产业聚集发展、要素合理配置、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布局,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水城县水城春茶叶公司的炒茶工人手工炒制早春茶(1月11日拍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根据方案,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要按照“1+2+N”(1个示范园区、2个重点园区、多个产业园区)的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六盘水高新区就是其中这个“1”。贵州省人大代表、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廖翔介绍,产业转型示范区创建方案中涉及到高新区的创建指标有8个,所占比重约20%。“可以说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六盘水示范区的成败”,廖翔深感“责任和压力都很大”。
廖翔说,高新区为此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向高度发展,聚焦高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方向,在现代纺织、玄武岩连续纤维产业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行业引领;在高新技术平台打造方面要向深度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的合作,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壮大,加大专利技术的市场转化利用。在产业要素保障方面要往宽度发展,不光是做好水电、厂房的提供保障,更要在财税、金融、人才引进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通道,为高新企业和高新技术转化提供基本的要素保障。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上下游联动的全产业链,六盘水自2019年加快培育壮大七大产业,集中力量支持现代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等产业发展。贵州省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工信局局长吴坚说,七大产业中很多是结合六盘水市老工业城市的基础提出来的。六盘水市电力工业基础雄厚,有五大电厂,每年产生大量的蒸汽,电和蒸汽又是纺织染整重要动力源。结合这一特点,六盘水市提出可以发展无污染现代纺织业,引进广东一家企业进行无水染整的技术研发试制,目前获得重大进展。现代物流、物联网则依托水钢集团每年上千万吨的钢铁、铁矿石、焦炭运输量,实行产业整合智能升级。
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范围为六盘水市全域,将构建“一个生态绿心、两条开发轴带、三块集聚高地、全域绿色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打造“1+2+N”产业园区载体,形成产业聚集发展、要素合理配置、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布局,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