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省春季水产养殖生产和市场销售供应带来严重影响、为加强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确保疫情期间各地养殖稳定和市场供应充足,现根据全省实际,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存塘水产品管理
由于受经济、市场等多因素影响,湖北省水产品存塘量较往年增加,疫情更是加大压力。
(一)积极组织存塘水产品出售。
对已达到上市规格的存塘水产品,要尽可能及早起捕上市。当前国务院和省政府陆续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运输相关政策,广大养殖业者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及时了解主要水产品供求信息,运用好政策,积极有序组织,尽力增加销售量,疏通存塘量,保障民生需求。
(二)科学管理存塘水产品。
对暂时未能出售的水产品,重点要加强水质管理,预防病害发生和“倒春寒”影响,确保生产安全。
1、加强水质管理。养殖池塘2月份要继续保持较高水位,待天气晴朗水温升高后,再适当添换新水,每20天左右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或底质改良剂,确保池塘水生态稳定。对养殖密度偏高的池塘、要定时开启增氧机。
2、适量投喂饲料。要适量投喂优质饲料,同时搭配添加保肝护肠产品、免疫增强剂等,加快肝肠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和抗应激能力。饲料紧缺的养殖户,可适当减少投喂量,或每周对鱼类实行1-2天的饥饿管理,在不影响鱼类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减少饲料投入和成本开支,还能一定程度改善鱼体体型、提高鱼体肌肉品质。
3、加强病害防控。3月以后存塘水产品较易受真菌、细菌等感染,鱼类易发水霉病、肠炎病、烂鳃病。预防措施主要是调控好水质,使用优质饲料、添加免疫多糖和中草药,每隔20天可用15kg生石灰或含氯、含碘制剂进行全池消毒预防。
二、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管理
湖北省是水产苗种生产大省,疫情的到来,做好苗种生产计划调整和苗种生产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1、适当调整生产计划。由于目前省际道路交通受阻或不畅,苗种生产企业要立足本地需求合理调整苗种生产经营计划。
2、强化亲本培育。根据不同品种的亲本强化营养需求,投喂相应的饲料,适当增加维生素E、维生素C。特别要预防亲本饲料霉变,开封的饲料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要密封保存。环境调控方面需要注意水温、水质和水位。
3、做好苗种繁殖。根据春季水温等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制定精准的鱼类亲本“水温+流水+营养”综合促熟措施,诱导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或利用激素诱导产卵。繁殖季节要注意温度变化,春季常见时冷时热,容易鱼卵冻死或发生水霉疾病,要注意保温,依天气预报,开展鱼苗繁育。鱼苗孵化时用水定要经过70-80目的尼龙筛绢过滤。
4、科学投放苗种。可适当延后放苗时间;正确选购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性强、健康无病的苗种;科学投放,苗种在入池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投放时操作小心,动作轻快,选择晴天的上午和池塘的上风口操作;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模式和管理水平等,科学确定放养密度。
5、合理安排小龙虾苗种生产。疫情对小龙虾苗种生产影响较大,广大生产者要合理安排小龙虾生产,一是扩大虾稻繁养分离种养模式,后期消耗部分大规格苗种;二是在虾稻繁养一体化种养中推迟小龙虾上市时间,早期以肥水为主,并加深水位,有效控制青苔,中期科学投喂颗粒饲料,有条件的安装增氧设备,提高单位面积小龙虾的承载量,在疫情稳定或结束后,达大规格优质虾上市。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1、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广大养殖业者一定要有服务大局意识,要坚决服从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积极协助属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生产过程佩戴口罩和手套,尽量减少露天作业时间和人员聚集,做到勤消毒、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场区卫生和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确保人生安全。
2、合理调整养殖结构。养殖户要根据苗种供应和产品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品种结构和养殖模式,改养属地周边县区能够提供的品种。
3、加强安全生产措施。一是做好水质调控。确保水质肥、活、嫩、爽,勤开增氧机避免缺氧;二是降低密度。适时通过分塘转移、捕大留小等措施,减少鱼虾蟹存塘量,降低池塘养殖密度。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鱼虾蟹受伤或引起应激反应;三是合理投喂。对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水产品,适当减少饵料的投喂,在春季气候急剧变化导致应激时,可适度降低20%-50%投喂量;四是加强疫病防控。如鱼类春季应关注水霉病、烂身烂鳃和白皮等细菌病以及寄生类纤毛虫病等,虾蟹类春季应关注白斑综合症、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出处: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