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赖南坡 蔡明清 饶雯婷
人勤春事早,瑶乡春耕急。3月14日,记者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大桥镇、大布镇、乳城镇等乡镇采访时见证了春耕生产热火朝天的壮观景象:纵横交错的水渠把清澈的水流引进田地里,一台台耙田拖拉机在水田中来回穿梭、扎土打浆,村民们则忙着在田间地头播种、施肥……
乳源瑶族自治县畜牧水产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乳源县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抢抓农时组织春耕生产,积极组织和动员农民奋战春耕,做到抗疫春耕两不误,尤其是当地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禾花鱼”养殖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村民捞禾花鱼(资料图)据了解,当地5000亩禾花鱼养殖基地完成备耕备放,部分稻田已完成耙田储水,120万尾鱼苗已准备好,待插秧时节投放至禾田。在大桥镇高寒石灰岩山区的中冲、核桃山、三元等村,许多田块已完成蓄水,水面波光粼粼。村民赖辉乐站在田坎上告诉记者,自己家五亩多水田十多天前就已耙好储水,投放部分鱼苗。
据了解,大桥镇中冲村一带地处高海拔石灰岩山区,当地村民有在稻田里养鱼的传统,水稻插秧后,在田里放下鱼苗,鱼在水田里吃稻花长大,稻谷收割之前即可收获稻田鱼,鱼肉鲜美,村民们称之为“禾花鱼”。近年来当地通过培育大规格苗种,缩短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稻渔产出率,亩均利润是水稻单作的3倍,养殖效益明显增加。
乳源县关工委副主任许尔华介绍称,养殖“禾花鱼”对提高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效果明显,近两三年来,当地禾花鱼养殖户不断增多,养殖面积逐渐扩大,产量产值逐步提高,已成为大桥镇“一村一品”的品牌。
今年,为把“禾花鱼”养得更好,当地组织了20多名农村创业青年养殖“禾花鱼”,从去年冬至至今,投入了110万元,把100多亩荒田复垦成水田,完善了灌溉设施,完成了备耕备放。大桥镇下庄村和乌纯岭村还设立了“禾花鱼”基地,利用国字号“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载体,辐射带动“禾花鱼”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户增加收入。
据了解,今年乳源稻田养鱼工作重点在大桥镇和大布镇两个山区乡镇,其中大桥镇稻田多依山势分布,加上气候独特、季节明显,非常适合“禾花鱼”养殖,且当地有“禾花鱼”养殖的传统,当地农民积累了大量的禾花鱼养殖经验。
乳源县畜牧水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证明,禾花鱼养殖起到“一田两用、不增面积可增收”的作用,在大桥镇中冲村,就有10多户贫困户通过养殖“禾花鱼”实现增收,中冲村更是通过近四五年的发展,在2018年成为广东首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