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战疫情,稳市场,保供应。
庚子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全市商业点多面广战线长,怎样打好市场供应保障战?
我市把保障稳定供给、确保市场安全供应作为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有效保障了市民“菜篮子”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精准研判调度
打好市场供给的保障战,离不开商业储备和日常消耗的精准研判。
战疫打响,我市及时调整原定的春节物资应急保供预案,对市场流通的米、面、油、肉、蛋、菜和成品油等动态库存情况进行了掌控、预测和分析,果断启动疫情防控市场保供应急响应。
同时,制定保供储备、外采渠道、应急配送等多套方案,坚持日报统计和情况分析制度,实时了解市场保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预警于先,从容调整,保证市场供应稳定。
疫情期间,全市主要大型商超及部分农贸市场商业库存的米、面、油、牛奶、婴儿奶粉等可满足20天以上销售,蛋、禽等产品可满足10天以上销售,猪肉供应5天,蔬菜供应3天以上,成品油库存2万多吨,保供储备超过3个月。
为保障居民生活物资的就近供应,全市设立保供点900多个,其中咸宁城区和乡镇设立基本生活物资保供点141个(商超20家、社区门店98家,乡镇保供点23家),母婴店保供点22个,药店保供点70家,确保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全覆盖。
开拓市场货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市把亿丰、华信农批市场作为战“疫”时期蔬菜等生鲜物资货源组织的重要基地,加强两大市场和各保供点的双向联系,无缝对接,确保供应链顺畅。疫情期间,仅蔬菜一项采购了8000吨。
武汉封城后,大型商超中百、沃尔玛、永辉、中商、武商等连锁超市总部物资运输不畅,我市商务部门积极寻找本地货源,督促企业加大当地直采,保障市场供应不脱销、断档,仅中百一家采购本地蔬菜1100多吨,较同期增长10倍。
运输通畅后,我市又引导企业根据库存提前申单,保障货源商品的持续供给。
家联超市通过自有物流大量采购湖南、两广等外省生鲜、日常用品,充实我市市场。佰尚优选积极对接本地种养大户,不断丰富市民“菜篮子”。
制定预储方案,我市发动批发大户扩大订单农业面积,市政府与嘉鱼县蔬菜基地签定5000吨储备协议,为蔬菜保供再上一道保险。
农业部门守牢正大、温氏两大生猪养殖基地,为全市提供稳定的猪肉货源,保证猪肉供给不断档。
创新保供模式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升级,市民不能外出购物,为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我市打出创新保供组合拳:
——鼓励商超、保供点开展配送业务。全市大型商超、保供点根据就近原则,划片包保对封闭小区居民物资无接触配送,用小推车推出物资保障线。
——发挥电商“传输带”作用。公布信华生鲜、本地玩APP、翔翔优选、金宁优选、美家咸宁、妈妈买菜、白鲸生活、强农电商、蚂蚁买买等9家咸宁城区物资配送电商平台,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方式,不断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不到一个月时间接单近10万单,配送金额1500多万元。
——实行代购员制度。咸宁城区组织2047名代购员,根据居民生活物资需求,采取集中订购、代买配送等方式,全力满足辖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小区建立商品团购群,拼团购物渐成疫期新时尚。
——实现鲜活农产品从农户到社区终端直达。发布果蔬、水产等商品源头信息,通过订单直送,拓宽了农产销路,降低了商品价格,达成供给方和购买方双赢。
强化行业监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供应、保民生如不能对接好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可能出现民生痛点、滋生防控风险。
我市相关部门积极主动靠前发声,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破除市民恐慌心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我市城区米面粮油储备充足,生鲜蔬菜供应正常》《城区居民生活必需品购买攻略》《咸宁城区保供点信息大全》《城区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信息》《市商务局建立诚信档案完善防疫期间保供诚信记录》《咸宁城区定点蔬菜店、母婴店、药店大全》等先后在市直主流媒体发布。
同时,对城区22家商超、电商企业的蔬菜、猪肉价格进行比较公示5期,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督促企业合理定价,营造良好的稳价保供氛围,引导市民理性消费,稳定社会预期。
责编:张敏
编审:向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