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也需要“非常守护”。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保障了价格稳定,确保百姓买得到、吃得起、种类丰……从各地的实践来看,米袋子、菜篮子充实了,百姓心里踏实了。
上海:及时指导稳定生产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市民居家过年,蔬菜尤其绿叶蔬菜需求比往年翻了一番;随着返沪人数增加,市民对蔬菜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上海把“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狠抓措施落实,确保生产不断档、供应有保障、价格基本稳定。
为大力加强生产保供,上海全力以赴抓好蔬菜抢收抢种。严格落实“菜篮子”区长责任制,压实蔬菜生产保护区生产责任。对成熟蔬菜及时采收、及时上市,增加市场供应。据统计,近期上海全市地产绿叶菜日上市量均在3000吨左右,可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前段时间上海阴雨连绵,给蔬菜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加上部分市民囤菜,出现了超市绿叶菜上市就抢空现象。为此,上海积极抢种补种以青菜为主的速生绿叶菜。同时,针对近期强冷空气影响,及时出台指导意见,加强田间管理,减少低温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上海全市在田蔬菜长势普遍良好。
为大力加强生产保供,上海还切实抓好生猪和水产品生产。强化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上海养殖业生产稳定,畜禽产品及水产品供应有序。组织、协调各区养殖和饲料兽药等相关企业生产、流通和销售,保障肉蛋奶、水产品、种畜禽以及饲料兽药等产品、投入品不脱销、不断档、不暴涨。
上海在大力加强生产保供的同时,着力增强产销对接。
拓宽销售渠道。及时加强与上海市商务部门对接,帮助解决供销矛盾。同时,积极指导蔬菜基地采取基地互助、订单共享等方式,拓宽供菜渠道,解决销售困难。各涉农区创新推行生产基地直达配送的套餐制模式供菜。据统计,当前上海全市已有118家合作社、企业和基地推出了蔬菜等农产品套餐的订单配送服务,市民打个电话就能完成订购新鲜蔬菜,隔日就有送菜上门服务,不用再去超市抢购囤菜。
做好数据采集。自2月2日起,上海推行蔬菜生产供应情况日报制度,每天对全市蔬菜收与种的面积、上市量、价格等数据信息统计汇总,及时掌握生产一线的产销信息,为研判产销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依据。
强化信息发布。上海通过市区两级三农微信公众号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以蔬菜为主的“菜篮子”产品销售信息,目前各涉农区均已建立了相关信息发布机制。
为了保证蔬菜货源充足,绿叶菜的供给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质量完全可控,上海下大力气抓好政策支持。首先,加强财政支持。会同上海市财政局,第一时间安排奖补资金用于绿叶菜产能提升,调动农民的种菜积极性;其次,加强蔬菜保险,由安信农保公司另外安排赔款准备金叠加保障,在不增加每亩单位保险费的基础上,保障菜农在获得原保险方案理赔款的基础上再增加理赔款,消除菜农的后顾之忧,保障基本收益;再次,加强金融服务。会商上海农商银行迅速建立保供融资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紧急提供信用贷款,重点支持蔬菜瓜果生产、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苗生产等生产主体,目前首批贷款已到位。
下一步上海将落实好稳产保供各项要求,针对市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精准施策,抓好生产管理,确保农产品供应稳定;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做好信息监测,确保供应渠道畅通;强化疫情防控,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海将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成都:随时跟进 产销畅通
成都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旺盛,“菜篮子”保供稳价关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成都在大力协助市场供给主体单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从稳定价格、确保供应、打开销路几方面入手,全面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
“从春节到现在,蔬菜货源供应充足,价格一直比较平稳。整体猪肉价格也降到了每斤35元左右,我们店的自营猪肉基本在每斤28元至32元区间。”成都益民菜市南苑店店长杨为民说。
为了稳定“菜篮子”价格,在保证疫情防控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成都市支持引导商场、超市、菜市等尽早恢复开门营业。通过不断健全应急监测制度,成都市发改委每日组织人员随机赴全市100多个采价点询价、采价、核价,及时发现价格异常变化并上报处理。
在确保供应方面,成都目前在地蔬菜面积超过70万亩、晚熟杂柑等水果正陆续采摘上市,近两个月可收获蔬菜近140万吨、水果近30万吨。生猪生产恢复形势持续向好,肉类供应量逐步增加。24家市级重点保供企业主动扩大库存,拓展货源,稳定粮油、蔬菜、肉奶等主要农产品供给。
目前,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两大以批发为主的市场蔬菜日交易量1.3万吨以上。同时,5500多家商超和连锁店及成都中心城区490余个农贸市场已全部恢复运营。截至3月16日,“便民流动菜市”进社区339次。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由11名局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机关102名干部组成了113人的市级重点企业服务专班,带动各区、市、县分级分片对口联系,对成都41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48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工作。针对农产品产销不畅这一问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已办理《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457个。成都市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大力开展市场对接,帮助相关农业企业解决1000多吨蔬菜滞销问题。
“通过在‘全国蔬菜产销对接群’里发消息,重庆、广东的蔬菜代理商和我取得了联系,4月初准备上市的白菜不愁销路了。”汇众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文伟说,一方面要努力保证销路畅通,另一方面公司通过适当提高工资的形式就近聘请工人务工,确保5月初水稻种植不误农时。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精品蔬菜交易专区摊位。经济日报记者刘畅摄广州:上下联动加强监测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只见新鲜的虾蟹鱼等水产品十分丰富,价格总体稳定,来往车辆正忙着把分包的水产品运往超市门店。
日前,在海珠区细岗市场内,一派买卖两旺的场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细岗市场没歇过市。
广州市民的“菜篮子”之所以稳定、有保障,离不开广州市相关部门的提前部署、精心组织。他们上下联动、加强监测,紧盯猪肉、蔬菜等产品市场发展走势,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供应与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切实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据介绍,目前广州建有35个“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年总交易量880多万吨,其中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之一,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进出口批发市场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广州积极组织市里大型连锁商超、生鲜电商与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岭南集团、广弘食品等肉菜一级供应商无缝对接,打通应急供应渠道,保证蔬菜、猪肉、鱼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供应量足、质优、价稳。例如,与江南果菜市场共同组成工作专班,安排干部驻点,统筹衔接应急调配,协调组织好货车运力,确保对广州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供应。同时,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把粮油、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纳入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围,对运输车辆严格落实“三不一优先”,即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在此基础上,加大冻猪肉等必需品储备和投放,新增了4000吨市级储备猪肉,全市猪肉储备规模达12000吨,并适时投放。
日前,广州市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意见》,提出2020年广州“菜篮子”产品的目标任务: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30万亩,产量390万吨,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水果种植面积达到96万亩以上,产量63万吨,自给率维持在60%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自给率达到85%以上;生猪年出栏达到80万头,自给率达到12%。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州在财政上加强保障,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大型“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制定《广州市2020年生猪养殖扶持措施》,安排2000万元对有肉猪养殖任务的相关区给予财政扶持,用于生猪生产发展。全力确保畜产品供应安全,加紧恢复本地生猪生产,推进落实新建、改扩建大型生猪养殖项目。同时,提高农机购机补贴额度,极大提高了农户购机积极性。目前,已规划建设了6家省级“菜篮子”现代产业园,建有26家省级“菜篮子”基地,9家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4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近期,广州正采取多项措施服务春耕备耕。例如,开通服务热线,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全市统一的“12345”服务热线电话基础上,从2月15日开始,同时开设1条市级及10条区级春耕生产服务热线,及时协调、解答或办理农业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根据企业需要,发放了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356张,增发农产品运输车进城证和临时停车证223张,保障紧急时段农产品正常运输供应。同时,组建了31支农业技术小分队下沉到主要农业区的镇村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目前,已组织了超过200次下沉镇村基层服务活动,服务范围涵盖7个主要农业区35个镇(街),深受农业生产者欢迎。
厦门:产地对接多方联动
福建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和强化属地责任,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厦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要求,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将“菜篮子”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管理,探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和保障市场供应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推动落实,开展价量监测,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产销衔接,协调调运和交通运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目前,厦门市“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未出现脱销、断档现象。
夏商(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厦门岛内最大的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据市场副经理谢建瑜介绍,受疫情影响,厦门市各酒店及餐饮店已基本停止营业,造成市场内原经营针对酒店需求的特色菜经营户业务基本停滞。中埔市场及时组织引导该类经营户调整经营品种,帮助其与包菜、白菜、白萝卜、西红柿等大众菜品的产地对接,加大力度调运大众菜。此外,还组织市场内28家蔬菜运销大户和12家果菜运销大户制定日供应计划,做好耐贮存商品储备,基本满足了岛内市民“菜篮子”需求。
夏商(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平稳运行是厦门“菜篮子”安全的一个缩影,这也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多方联动和协调配合,从生产、运输、流通、安全等各个方面,保障了疫情期间市民的“菜篮子”安全。
生产供给是“菜篮子”安全的基础。为此,厦门市首先加紧部署春季蔬菜生产,市农业农村局将7万亩蔬菜种植计划分解到各区,落实到生产主体;下达疫情防控期间叶菜稳产保供专项资金400万元,将资金按8000亩叶菜基地面积分解各区;加强种养业生产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人员每日针对各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增配快检设备,切实守好“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同安区是厦门市的农业大区,也是厦门市‘菜篮子’产品主产区。”同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农业农村局不仅派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线下生产指导,还积极引进大型市场与种植企业共同研究蔬菜收购、销售等相关事宜。据悉,目前该区蔬菜日产约680吨,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能够满足本地市民需求。
要想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本地生产还远远不够。为此,厦门市着力打造“本埠基地+外埠基地+合作基地”供给体系,提高生产供给能力。
厦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春节前及时摸底全市副食品供应情况,组织夏商集团发挥国有主渠道作用,对接紧密型蔬菜外埠订单合作基地24家,种植面积8000亩,日产蔬菜670吨。同时,联络周边批发市场,及时调入肉禽蛋菜等主要副食品。
在此基础上,厦门市还指导批发市场复工复产,保障批发供应渠道畅通,组织流通骨干企业加大市场投放,组织超市、百货等商贸流通企业积极拓宽货源渠道,及时补货,为厦门市民“菜篮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多样化流通渠道不可或缺。为此,厦门市出台《关于统筹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全面打通省内交通物流的二十条措施的通知》《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重要生活物资运输畅通的紧急通知》等相关文件,各区交通部门、各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和“菜篮子”产品运输服务保障工作。
厦门市商务局还指导骨干流通企业与各区对接,建立农保供微信群,开展蔬菜生产情况调查,实现产销信息共享,加强本地菜产供销对接。目前,翔安区已与夏商、元初、新华都等10余家流通企业开展合作,既帮助本地种植户解决滞销问题,也让市民不出小区就能“云”采购。
黑龙江:备春耕 保卖粮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重要时节,在黑龙江各地,种粮大户戴着口罩忙碌着,农业服务公司“蚂蚁搬家”运送农资进村,用“微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技人员把集中培训变为“对点对户”分散交流,“线上”教种田、地头忙指导……
黑龙江为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接连出台政策指导防疫、备耕,积极协调各方为销粮户排忧解难,全力帮助粮食企业复工复产,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米袋子”。目前,全省备春耕资金筹措已超八成,农机具检修任务完成超七成,培训农民170万余人次。
在桦南县梨树乡圣杰农业水稻育秧大棚基地,记者通过视频连线看到了一片火热繁忙的景象:积雪很快被大型拖拉机清理干净,苗床土在人工和机械碾压下变得平整、细腻,人机齐上阵只为最大限度抢抓农时,为今年的水稻生产奠定基础。
圣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塞峰介绍,今年备春耕比往年要早10天左右。“备耕能这么顺利,多亏了县里帮助我们做足了防护准备。县里要给我们开通绿色通道,生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所需就都备齐了。”吕塞峰说。
在农业大市佳木斯,科技培训“线上”惠农、“指尖对指尖”信贷支农、“订餐式”“预约式”购物资便农,各项新农事在“线上”热起来。
“不用挨家跑,线上就能办理真方便。”汤原县竹帘镇永全村村民崔卫学通过手机线上办贷,申请农户互保贷款20万元用于18公顷水稻种植。“有了这笔钱买农资、农具就不犯愁了。”崔卫学高兴不已。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黑龙江出台了“惠农黄金十条”等政策,支持农业稳产保供。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备春耕生产视频会议,明确全省发展粮食生产、稳固“压舱石”的工作思路,预计今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保持在2.1亿亩以上,稳定15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绥化市开展乡村两级错峰作业,以村为单位,加快开展玉米脱粒、余粮销售、清雪扣棚、秸秆离田、农资购置;七台河市设立24小时备耕生产应急热线电话,做到种植计划、物资下摆、贷款服务、答疑解难服务“四到位”;鹤岗市成立备春耕生产工作专班,实行“日报告”制度。
经过体温检测,司机驾驶着满载货物的大货车驶向库房;货车停靠完毕,工人赶忙跑出来搬运货物;挑选结束装车,一辆辆三轮车开往佳木斯的各个超市……每天清晨,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都是这样的忙碌状态。
一边市民不愁买,另一边也要农民不愁卖。
为统筹解决农民“卖粮难”,黑龙江专门召开了省政府视频会议,强调要突出解决好因疫情防控导致的收储慢问题,多措并举加快余粮销售变现。要摸清农民余粮底数,指导所有粮食收储企业开库收粮,还要畅通粮食收储运输通道,确保有人收、有人运。特别是要组织和引导农民通过网上预约、网上排号等方式卖粮,错时、错峰销售,拿出实际举措,尽快解决卖粮难题。
在黑龙江,各大粮食加工企业也陆续投入生产,加快原粮消化,保障“米袋子”供应。
为保障粮食供应、促进企业复工复产,黑龙江成立企业服务生产工作专班,建立全省种子、化肥、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等7大类微信群,并对510家重点监测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每五天调度一次,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截至目前,黑龙江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复工率目前约为90%。
河南:保农资供应强麦田管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截至目前,河南省地方政府储备粮达到68亿斤,储备油1.1亿斤,全省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已开工160家,成品粮油日加工能力达到7400万斤。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的面粉大米等商业库存量近4亿斤。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持续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今年小麦生产总体较为顺利,播种面积8550万亩,继续保持稳定。其中,优质专用小麦1350万亩,比上年增加146万亩。
当前,河南省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麦苗长势较好,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育好。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河南省小麦返青期苗情明显好于冬前,也好于去年和常年,一、二、三类苗和旺长苗所占比例分别为56.9%、34.6%、7.4%、1.1%,其中一二类苗所占比例为91.5%,较冬前增加4.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比常年同期增加2.1个百分点;三类苗所占比例为7.4%,较冬前减少4.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减少2.5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河南省各个麦区苗情普遍较好,豫北豫中东麦区一二类苗平均比例92.1%,其中鹤壁市、漯河市超过96%;淮北平原南阳盆地麦区一二类苗平均比例93.1%,其中驻马店市超过95%。豫西麦区一二类苗平均比例87.8%,豫南麦区一二类苗平均比例86.6%。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河南省小麦苗情好,主要得益于气象条件整体有利,麦播基础较好。2019年麦播期间土壤墒情基本充足,小麦适期足墒播种,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基本实现“一播全苗”。麦播后各地积极开展田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冬前苗情是近几年较好的年份,为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奠定了基础。
开春以来,河南省各地不误农时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统筹疫情防控和麦田管理,积极疏通农资运输销售渠道,千方百计保证农资供应,创新指导服务方式,组织指导广大农民落实麦田管理措施。截至目前,河南省中耕1642万亩、追肥3893万亩、化学除草5459万亩、浇水1758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98万亩、297万亩、646万亩、175万亩。
广东:产销合作 保障供应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粮油“米袋子”市场供应保障备受关注。来自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信息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目前粮油库存充足,粮油市场供应畅顺,价格平稳。疫情发生后,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第一时间下发通知,要求增加供应,保障市场,迅速抓好粮油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并主动与粮食主产区沟通对接,确保关键时刻粮源找得到、调得快。广东省多举措有效地确保“米袋子”市场供应。
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压实“米袋子”责任。广东坚持对各地级以上市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成品粮油储备、粮食产销合作等工作实行考核,并结合实际动态调整考核指标,不断充实粮食市场供应保障工作考核内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把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之一。省长马兴瑞对粮食市场供应保障工作开展调研,要求全面落实“米袋子”等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
注重夯实保供物质基础,筑牢保供稳价“第一道防线”。广东不断提高成品粮油储备规模和比例,成品粮储备数量远高于国家关于“成品粮油储备要达到10天至15天市场供应量”要求。针对疫情初期个别地区可能出现的粮油供应短缺问题,广东要求各地精准把握控制储备粮轮换操作,确保储备粮库存充足、适时增加成品粮储备库存、加大储备粮轮换投放市场供应等措施,为粮食市场保供稳价筑起“第一道防线”。
注重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构建应急保供闭环。疫情期间,广东粮食重点骨干企业在全省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结合市场需求情况紧急销售出库5800吨省级储备粮增加市场供应。各级粮油应急保障企业从1月底开始陆续复工复产,严格履行“不停业、不涨价、粮油米面产品供应不断档”承诺,持续稳定向市场供应粮油产品。
注重健全产销合作机制,畅通粮源采购渠道。疫情防控初期,广东省内粮食企业曾遇到外省来粮受阻困难。依靠稳固的产销合作机制,广东第一时间与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产区粮食和储备部门协商;有关省份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当地粮食企业加大对粤粮源供应,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条。
注重服务基层,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疫情期间,广东省粮食和储备局进一步强化对粮食企业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细致梳理全省粮油企业复工开业遇到的困难,采取清单制逐一帮助协调解决,先后帮助企业解决办理运输车辆通行证、采购防护用品、采购大米包装袋等一系列困难。另一方面,全面摸查参与防疫粮油企业资金需求量、用途等情况,积极帮助相关企业申请进入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切实解决粮食企业资金需求。目前,已有17家粮食企业被确定为全国性重点保障企业、161家被确定为地方性重点保障企业。
注重信息监测与发布,主动发声引导市场预期。广东启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I级响应期间,广东省粮食和储备局坚持做好市场日监测、舆情日扫描、信息日报告工作。同时,通过官方网站主动发声,发布或转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相关信息,及时准确报道本地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稳定市场预期。
广州越秀区天润粮油集团直营店,粮油品种丰富。经济日报记者张建军摄快评: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张 虎
“菜篮子”是百姓基本生活的必要基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城市保障“菜篮子”工作造成困难,带来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并作出专门部署,各大中城市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压实“菜篮子”市长责任制,全力保障群众生活需求,有力地保障了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
做好产销对接,连接田间与餐桌。疫情发生以来,各大蔬菜产地生产基本正常,但因交通不畅等影响,一度面临卖难风险。与此同时,城市居民“菜篮子”出现供应紧张情况。不能让市民“菜篮子”空着,也不能让蔬菜烂在地里,这些是发自内心的紧迫感,也是主动担当的使命感。为此,重点城市落实责任,启动有关应急预案,加强供需情况监测,及时做好产销对接,稳定产量和供应量,强化市场流通能力建设,协调调运和交通运输,畅通运输渠道,保持价格稳定,在保障城市餐桌等基本民生需求的同时,也稳定和促进了农民增收。
完善质量监测机制,保障供应品质。让广大市民“吃得饱”“吃得好”,始终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应有之义。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各地落实属地责任,坚守质量红线不放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不因疫情而减弱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强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质量安全监控,健全相应监测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格把好不合格产品处置关,绝不让问题产品流入市场,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沈则瑾 刘畅 庞彩霞 薛志伟 夏先清 张建军 马维维 通讯员 严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