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其中,水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警醒我们思考水与气候变化的重要关系和内涵。
正如19世纪俄国的气候学家所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同时,现代气候系统理论也认为,水资源是气候系统五大圈层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海外一份调查报告称,今年1月份南极洲的气温已经突破了20℃,此温度是1880年有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年。毋庸置疑,人类种种“开放式”风险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等自然发生的气候驱动因素,对水产生重大影响。全世界水资源环境受到威胁,一切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将受到限制。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气候变化会致使淡水资源的脆弱性增加。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也指出,全球48亿人口和全球粮食总量的一半将会由于水资源压力而受到威胁。
面对水资源与气候变化的现状,中国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同时,针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相关部门加强水资源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水资源供需管理系统,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来适应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了33届“中国水周”活动,今年3月22—28日为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公众深刻感受到,加强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节约用水不仅可以保护水资源的总量,还可以有效降低污水排放量,节约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气候是我们公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水更是我们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气候与水对我们的重要性呈正相关。因此,公众参与到水与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尤为重要,爱惜水源人人有责。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例如:参加公益节水活动;生活中减少淋浴时间,注意节水;多吃植物性食物;不浪费粮食;一水多用等。
运用科学技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水资源的短缺状况,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进一步挖潜。在水与气候变化中,我们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向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学习,有效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研发出更多新产品和技术,增强我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提高农业用水量灌溉研发技术水平,尽可能地节约水资源。同时,大气水、地下水的转化机制和优化配置技术、淡化海水等技术均值得深入研究。只有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水资源短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