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鹏 彭晓宁 陈启浪
初春时节,勤劳质朴的官溪村民早早地忙碌起来,位于该村桥背垄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里,价值120余万元的黄颡鱼即将上市。
“我们的村民养鱼赚工资,卖鱼享分红,再也不用背井离乡‘讨生活’了。”茶陵县舟舫乡官溪村党总支书记周红云乐呵呵地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3月24日,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在全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为官溪村的变化点赞。
从“提起篙子水滴滴,放下篙子没米恰,有女不嫁官陂州”的穷山沟逆袭成“明星村”。官溪村在盘活农村土地、林地和涉农资金,实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中,趟出了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生产增效和生态增值的新路径。
资源变资产
撂荒地成为“聚宝盆”
“没想到经过改造,这些长满野草的田地,都变成了特种水产养殖的水塘。”官溪村村民李社仔说,前年村里推行“三变”改革后,他家荒废的2.7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了村里。
和李社仔一样,在官溪村,很多村民都存在土地、林地、农房等资源闲置的情况,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资产。
“官溪村多为丹霞地貌,光秃的石头山多,耕地少,且田块小较分散。田地里讨不到生活的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土地荒着无人耕种,长满了杂草。”李社仔无奈地说出撂荒地的原因。
“我们村紧靠洣水,耕地仅1386亩,2009年修建官溪电站,村里500多亩耕地被淹,目前人均不足三分田,一方耕地难养活一方人。”村党总支书记周红云说。
捕鱼、水运,以此延伸的经营木材、竹架板生意……这些年官溪村民为了讨生活背井离乡。
“外面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家里的农田又荒废着。”曾在长沙经营木材生意的周这云说,这些年每当想起自己的未来就不知所措。
穷则思变。2018年2月,株洲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官溪村纳入首批试点。13名在外经商的官溪村民毅然决定回乡发展生态农业,发动农户参与,共同筹资1200万元,发起成立官溪洣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官溪洣水公司)。
两年来,官溪村将价值765.8万余元闲置的土地、山林、草地、滩涂、水域、房屋等资源整合起来,并以每亩12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386亩土地,全部入股官溪洣水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
如今,官溪村还成立了资产、土地、劳务、房屋、置业等5个股份制合作社。资源变资产,沉睡的资源不仅“活”了,而且还“火”了,撂荒地也成为了“聚宝盆”。
资金变股金
村集体经济“活”起来
“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主干道都没有,想修路苦于村集体没钱。如今,2条共8公里的产业环村路实现通车;近2公里的村主干道重新硬化,4条通组公路已拉通。”官溪村老支书周忠超说起如今的变化感慨万千。
集体经济为零,源于没有完全属于集体拥有的“家底”,没有为集体“挣钱”的渠道,更没有为集体“挣钱”的人。
2017年,官溪村支两委换届,新当选党总支书记的周红云凭着对家乡的了解和经营经验发现,官溪村穷在一个“散”字:资源散、资金散、思路散。而把这“三散”串起来的纽带就是“股份制”。
“虽然耕地少,但官溪村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达2000多亩。我们就想到了成立公司,带领乡亲们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周红云说。
为此,官溪村在“三变”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资金变股金的方式,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通过契约合同入股的方式,集中投入到经营主体,按合同约定获得收益分红。
“官溪洣水公司每年将8%的利润分红给村集体,形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稳定的收入来源。”周红云说,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流转过来的1386亩田地入股官溪洣水公司,已经获得了23.5万元收入,且年增长率超过10%。
此外,官溪村将专项扶贫资金整合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再量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入股资金,投入到官溪洣水公司,形成“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实现贫困户的增收。
农民变股东
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我们村大多数村民既有土地租金,又有务工收入,还有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收益。大家都说如今就像有了‘摇钱树’一样……”贫困户周华明高兴地说。
他说,以前年纪大的人要想打工挣点钱根本不可能,一没技术,二没劳力。现在给官溪洣水公司务工,除了每月2000元的工资外,还能参与分红。
在官溪村,像周华明这样享受官溪洣水公司分红的村民还有638户。
58岁的周运红原先以捕鱼为生。去年,茶陵县全面禁捕后,他的渔船被拆卸,渔网被收缴,可被官溪洣水公司聘用后,日子过得更好了。
“从打渔的变成了养鱼的,每个月有工资拿,我还入股了洣水公司,年底还分红,明年的收入还会往上涨。”周运红满怀期待地说。
周运红的期待是有底气的。官溪洣水公司成立后,按照“树品牌、做精品、助融合”的总体思路,已经发展了四大家鱼养殖示范区280亩,特种鱼养殖示范区400亩,龙虾养殖200亩等多个试验基地。目前,公司已实现利润293.8万元。
“村里进行‘三变’改革后,我们户口在本村的都有基本股,就业或者购房迁出本村户口的村民也有福利股。以后,年年都有分红。”享受到红利的周解生信心满满地说:“我在村里的公司务工,加上入股分红,要不了一两年,我家肯定能致富!”
“官溪村农民变股东,是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将给全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鉴。”茶陵县副县长杨定桃说。
在茶陵大地上,以官溪村为样板,农村“三变”改革的春风已吹开扶贫致富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已然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