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行各业陆续开始复工,各地农贸市场也陆续开放营业,但部分地区消费端的活禽交易却有越收越紧的趋势。
图片来自网络近日,全国多地陆续发布将在市区、中心城区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的相关政策,可能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带来新的变革。
消费者观点不一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消费者习惯于购买活禽,现场宰杀带走,这样保证禽类新鲜,烹饪口感更好,感觉也更健康。也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冷鲜禽类和现场宰杀的活禽相比口感没什么不同,而且更干净卫生,更倾向于前者。
图片来自网络北京的宋大妈就向记者表示,“虽然现在超市鸡肉、鸭肉等禽类都很齐全,处理的也干净卫生,但是自己还是喜欢去集市买现场宰杀的活鸡,看着宰杀的过程肯定更放心,刚杀完的鸡回家就炖也更好吃。”宋大妈同时表示,因为疫情的原因,已经很长时间没买过活禽了。而另一部分消费者则表示已经习惯了购买超市的“白条禽”,省时省力,而且选择性更多。赵女士是上班族,有时也会在家做饭,据她介绍自己一直在超市买鸡鸭等禽类。一是没时间去农贸市场,现场宰杀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挑选、等待,环境卫生也难保障;二是平常做饭食材不固定,有的时候就买一包鸡翅、鸡腿或半片鸭,没必要买整只鸡,而且超市柴鸡、三黄鸡、乌鸡等品种比较齐全,可以自由选择。至于味道,赵女士表示,平常家里父母也会买活鸡回来烹饪,与白条鸡相比,自己感觉味道没太大的区别。据云南一位专门售卖活禽的摊主介绍,疫情开始后所在市场就禁止售卖活禽了,自己会从本地批发一些宰杀好的白条鸡来卖。“以前卖活鸡,一天能卖十几只,现在白条鸡一天只能卖两三只。主要是疫情下大家都少出门了,而且买白条鸡大家更愿意去超市。”摊主介绍到。
全国多地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
对于很多已经习惯了购买活禽时现买现杀的消费者来说,未来可能真的要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了,因为全国多地已经陆续发布政策,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重庆:禁止主城区和区县城区进行活禽交易和宰杀信阳:中心城区全面禁止活禽活畜交易及宰杀济南:发布《济南市活禽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除了上述三个地区,云南、贵州、重庆等各省下辖的市区县,近日相继发文继续关闭活禽市场。那么本次禁止活禽交易是防控疫情背景下的临时性管控,还是长期性政策呢?记者就此问题先咨询了济南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根据征求意见稿内容显示,临时性休市的具体区域和时间由市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发布公告。具体实行时间和相关细则,还要等征求意见结束,以正式发布文件为准。记者随后又联系了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关于在主城区禁止活禽交易、宰杀及规范禽产品经营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后,原定拟于4月1日开始实施,但目前征求意见工作还没有结束,目前还没有开始正式实施。对于政策执行时间,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则明确表示,此前为防控疫情,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已经下发过停止活禽交易的通知。本次通告开始实施后,在没有新通知下发之前,将长期施行。
禁售活禽 对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记者查询各省关于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的通告发现,禁售范围主要集中在禽类和家养畜类,对新鲜程度要求较高的水产品则不再禁售范围内,不影响消费者正常选购。而且禁售活禽也不是首次广泛施行,此前由于禽流感疫情传播和扩散,各省市就曾相继出台禁售活禽的相关政策,北京、杭州等地也要求或全市、或主城区永久禁止活禽交易,市场供应由冷鲜禽类产品补上,居民消费需求并未收到太大影响。此次为了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也得到了大部分消费者的理解,同时市场冷鲜禽类产品供应充足,价格水平基本稳定。记者查询各省发布的通告发现,除了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通告中都对冷链供应保障、冷鲜供应能力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作了具体要求。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力争在加强监管、保证供应的同时,提供安全新鲜的冷鲜禽类产品,倡导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各地政策陆续落地执行,已经习惯购买活禽的消费者势必还会有不适应的情况,但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还是应该改变以往的消费习惯。对于未来如何平衡活禽交易安全问题和民众消费习惯,还是要在加强活禽违规宰杀、售卖监管的同时,加快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冷鲜禽类安全生产监管,逐渐转变大众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