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出两个谜语:
1、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有点好小菜
2、罐头里笃肉
···对啦,谜底都是螺蛳!
江阴有句俗话:“清明螺、赛肥鹅”,说的就是清明节前江阴人最爱的螺蛳。此时的螺蛳个头最大、最为肥美,无论是浓油赤酱的酱爆,还是咸肉炖出咸香卤汁汆烧,亦或是加点葱姜简单的清炒,放进嘴里轻轻一嘬一吸之间,螺蛳肉混着汤汁便给了味蕾最饱满的冲击。
周末到小菜场纪事君买菜,问了一下螺蛳的价格,不剪“尾巴”的5元一斤,剪去“尾巴”的7元一斤,比较大的还要贵些。由此,想起来小时候经历的耥螺蛳、摸螺蛳的趣事。
螺蛳对于江南水乡的人来说,那是最熟悉不过的“水产”了。记忆中螺蛳只要有水,基本上哪里都能生存,无论是河边、池塘、水渠甚至是稻田。纪事君小时候所在农村经常将螺蛳作为“荤菜”看待,那时候肉精贵,平时大多是以自家地里的蔬菜作为下饭菜,于是春季的螺蛳便成为我们难得的鲜灵“小菜”。
捕捞螺蛳,主要有三种方式,耥螺蛳、摸螺蛳、捞螺蛳、。
耥螺蛳,有些地方也叫耙螺蛳,需要借助一种工具,叫耥网(耙网)。耥网一般都是家里大人自己弄。自己用秧绳织网,空格不能过大,以能网住螺蛳为准。再以竹木做成倒三角的架子,布上网子,装上长竹竿,便是耥网了。哪天想“开荤”了,就掮着耥网到“河边滩头”去耥。
耥螺蛳的技术含量不高,是个力气活,只要将耥网按到河底,再在河底平稳地来回推拉,数次之后,把耥网拎起来,让耥网浮在水里,在河里来回晃荡,洗去淤泥,便可以捡螺蛳了。一般耥螺蛳的活大人干,捡螺蛳的活女人孩子干。捡螺蛳有时也会有意外收获,除了螺蛳外,偶尔会有一些小鱼和虾蟹也被一股脑儿耥上来。
耥螺蛳却不是在春季螺蛳最肥美的时候,而往往是在秋收以后。忙完秋收之后,农民相对比较空,待在家里反而觉得不适应,于是出去活动活动,还可以添点“荤菜”犒劳自己,孩子往往也乐意跟着大人后头干捡螺蛳的活。
那么为啥不在春天耥螺蛳呢,因为他们要做一项和耥螺蛳类似动作但更紧要的劳动——罱(lǎn)河泥。在水乡缺少化肥的年代,壮劳力们在开春春耕了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一起摆船去河里罱河泥,给尚未“拔节”的麦子或尚未开花的油菜,覆上一层有机肥。
▲江阴罱河老照片。华西村提供
当然,在罱河泥歇工之余,大人们还是会偶尔在捞起来的河泥中翻找一下螺蛳。河泥表面会渐渐出现一个个小孔,那就是躲在河泥里的螺蛳的呼吸孔,顺着小孔一摸一个准,不一会就能捞到一大堆螺蛳。带回家,在清水中洗净,再养养,就是一只美味的“明前螺蛳”了。据父辈讲,那时候精明的还会在河泥里翻找一下看看有没有沉在河泥里的老菱,听说特别的香。
等到天热水暖之后,摸螺蛳便是通行的做法。江阴人往往择水而居,不是房前便是屋后总会有着一条小河和池塘,河边为了洗刷方便,总会有用条石或楼板搭建的“码头”(江阴人称河埠为“码头”),平时人们可以拾级而下洗衣洗菜,或停靠船只用。“河桥”总会有几级是浸在水中的,这些条石侧面总有螺蛳爬着。因此,只要想吃螺蛳,用手沿着条石侧面,从下往上,一摸一把,屡试不爽。
等到了夏天则还有一种弄螺蛳的办法,就是用一只相对较大的竹篾箕,插到菱角叶或者水葫芦底下,晃动几下,让趴在草根上的螺蛳掉落到篾箕中,不需几次,便够一盆螺蛳了。
当然,如今江阴很少有人专门掮着耥网兴师动众去耥螺蛳了,大多则是菜场买点尝个鲜。当然,要是能买到如今名气越来越大的江阴双泾螺蛳,那就真的是舌尖的春天了。
不说了,馋了,趁着周末赶紧整一盆了
来源:“江阴纪事”,由江阴市档案史志馆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