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彬 三明治
文|小彬
编辑|二维酱
因为牵挂着出租屋里的鱼,我早在年初十就回到了工作的城市。如果是往年,这个时间点早就开始上班了。下车稍微修整后,我买够了食物把冰箱填满,订购了口罩,打扫了卫生,为大概一周足不出户的生活做好了准备。累了,也恰逢晚餐时间,我条件反射般地打开了外卖软件,却发现——除了肯德基和麦当劳,根本就没有外卖!
我出发前曾信誓旦旦地向家人说会自己做饭,乖乖待在出租屋度过这一段疫情。但我从没有意料到,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传播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这个城市没有一家外卖。我的确是有一套完整的,质量上乘的厨具。不过,与其说它们是厨具,不如说它们是道具。因为它们的存在,只是让父母偶尔过来视察我的生活时感到安心:他们非常反感外卖,理由极多,比如地沟油、难以保证食材新鲜和安全等等。
然而在我看来,外卖简直是城市生活的标配。好吃,省事,选择多。关键是不用洗碗,不用处理食材,更不会招惹蟑螂和老鼠,多棒!偶尔会踩雷拉肚子,下次注意避开就好了。想想一个人生活,下班后买菜洗菜下厨洗碗,一套组合拳下来怎么也得弄到晚上八点多才有自由时间。与其这样劳劳碌碌,我当然选择更方便的外卖。
在没有外卖的第一周里,我吃遍了附近超市的速冻食品。饺子、包子、糯米鸡、汤圆、云吞等等等等,最后真的忍不下去。食品的工业化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这些食品都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没有灵魂。肉没有嚼劲,都是绞肉机绞到细碎;蔬菜也没有脆爽多汁的感觉,像是薄纸片。不行,我决定了,要下厨,要亲自下厨,要为每一口食物注入灵魂,让每一次吞咽得到满足。
01
从最简单的做起
实际上,我以前还是尝试过烹饪。但我下厨房往往会翻车,或者出各种意外,总之就是回忆不太好,自己可能和厨房没什么缘分。比如,我左手食指上的伤疤,就是小时候料理鱼被菜刀擦伤留下的。又或者,在煲粥的时候水放得不够多,煮成让人毫无食欲的,粑粑一样的糊状物。印象中,我除了煲汤和煮鸡蛋,就没有把菜做成功过几次。
而且煮鸡蛋还是开水煮鸡蛋,美名其曰健康。而事实是,我连煎一个完整的太阳蛋都没有把握。
我把积灰的厨具拿出来,全部清洗一遍,再满上油瓶和米缸。真是为难它们了,都是名门出身,跟了我两年多,终于派上用武之地。中午煮了一锅饭试了试水,还行。浇了一点茶,想风雅一点吃个茶泡饭,但味道不太好。
晚餐才是重头戏。我决定用最简单的,也是最有信心的蛋炒饭来开个好头。蛋炒饭谁不会做啊,我约摸着十来岁的时候,这还是拿手好戏。但记忆中最后一次炒饭时,我被崩起来的油星刺痛了手,从此就再也没挥过锅铲了。
啧,小时候的我真的娇气得很。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言非虚。控干锅后,我对自己说,油一定要多,一定要多,多才不会崩油星。先煎鸡蛋。果不其然,鸡蛋在翻面的时候被我的铲子戳破了蛋黄,破了相,算是失败了。好吧,这个鸡蛋就卧在饭底,假装看不见。
把鸡蛋捞上来,就下虾仁。买虾还有一个小乌龙,商家把冰冻虾仁打包好,上面插一个标签“XX克XX元”,却要买家自己去称。我本身对吃的就不拘小节,也很少买食材,这虾仁我抄起就走,收银的时候回头去称才知道价格不菲。心动一场,也是硬着头皮买了。
虾仁微微翻炒,就可以下隔餐饭。我多打了一个蛋,让饭裹上蛋液,可以对比一下是整个煎蛋好吃还是把蛋融入饭里好吃。在翻炒的过程中,要不断将米饭打散,让它吸收火气,逼出淀粉微焦的香味。再把白菜切碎放进去平衡一下营养,嗯,差不多了。
最后加入少许生抽,撒上葱花。我看着自己的作品,尝了一口,这熟悉又陌生的味道让我百感交集。好像,做饭也是蛮容易的嘛!
02
百味鲜为首
我时常把身体想象成一个庙宇,每天的食物,便是对灵魂的供奉。在工作日,公司有提供早餐和午餐,我仅要处理晚餐就好了。加上自己又是一个实打实的吃货,在以前,我的晚餐往往特别隆重,根据当日喜好的不同,可能会点一条热辣的烤鱼,也可能是一小碟冰镇秋葵。渐渐地,方圆几公里有名的饭店都会被我光顾,我也会列出一张名单,每天翻牌子就好。
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百家饭”。但这样的“百家饭”吃多了会没有新鲜感。酒肉穿肠过,渐渐就会觉得,因为成本和时间的关系,外卖多多少少会有些敷衍。咸甜酸苦辣,最难得的还是一份鲜。这份鲜有两层意思:一是食材新鲜,二是用正确的烹饪方式将食材的本味做出来。而一般外卖讲究的是快熟,廉价,好下饭。往往重油、重盐、重辣,难以辨识出食材的新鲜程度,连鲜味也用味精代替,诚意就少很多了。
这是我出门在外经常想家的原因之一。母亲做饭讲究,周末会花一早上的时间在厨房捣鼓。我们家也没有剩菜的习惯,冰箱基本用来存放近期的食材和干货。而现在,我的冰箱曾一度因为里面不曾放东西而拔掉电源。
要寻得鲜味,我把目光放在了水产上。虾是不考虑,因为虾是我从小到大最爱的食材,即使工作之后也经常买过来白灼,并总结了一套做法。料理虾实在是过于容易和熟悉,既然有锻炼厨艺的心,就得将目光放在从来没有料理过的食材上。在琳琅满目的超市中,我把目光落在了石斑鱼上。
因为疫情的关系,超市人流量明显减少,大家戴着口罩匆匆忙忙地来,又匆匆忙忙地走,买下的大都是速冻食品。或者是猪肉牛肉这种可以冷冻,易保存的食品。这样一来,一些生鲜为了能在当天卖出去,明显就便宜了很多。我喜欢吃的罗氏虾,已经快跌破四字头,鱼类就更不消说,一条石斑三十多就能买到。价格并不贵,我要买一条回去试试。
我有蒸鱼的经验,却从没料理过鲜活的海鱼。冰冻的海鱼还好,鲜活的石斑宰杀后会有一个问题:粘液非常多。以往我料理过的,都是体型小,好处理的淡水鱼,比如太阳鱼,小鲫鱼等,腥味和粘液都和这条石斑不在一个级别。
我将这条鱼用水冲洗,却怎么也没办法处理干净。毕竟自己也养了很多宠物鱼,明白鱼的粘液其实和人的汗液一样,是很常见的东西,用来保护皮肤。但宰杀后还是那么多,可能是我的处理方法出了问题。粘液带着腥味,很快就让厨房变成一个不想多待的地方。料酒、姜葱都用处不大。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不如抹上盐巴来处理吧!
果然,上盐后冲洗,鱼身上的粘液就消失了。这个操作要归功于平时爱看做刺身的小视频,记得有这么一招,接下来就简单许多,铺上姜葱蒸煮,倒去腥水,淋上热油和调制好的酱油,便大功告成。
03
不可能失败料理
我讨厌做菜翻车。做菜翻车,难吃不说,还很容易让人失去信心,觉得花大力气还不如点个外卖,可能又会回到原来不做饭的生活轨迹。所以,我在浏览菜谱的时候,就会特意留意那些很难翻车的菜式。
作为厨艺新手,我对菜谱有几个选择标准:一是保熟,无论我怎么做,只要按照流程来,食物肯定是熟的,这就避免了拉肚子的风险;二是食材易得,不用跑大半个城市去搜罗;三是方便调味,最好是像煲汤一样,能一边做一边尝,咸了加水,淡了加盐。
思来想去,我把目光放在了麻油鸡上。这是一道很简单的菜,也是一道硬菜,值得一试。
在超市里,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看到鸡肉的价格感觉非常惊讶。以前白切鸡饭外卖价格在二十到三十之间,但里面鸡肉的量充其量就是一只鸡腿。这个价格,几乎能买半只以上的鸡了。
忽然有种外卖很暴利的感觉。
做一道菜之前,无论这流程简单还是复杂,都要把视频看许多遍。一来我对各种食材处理的大概时间都不熟悉,只能机械化地按照视频里的加工时间去操作;二来非常在意处理食材的顺序,作为吃货的我很清楚,有时候下料的顺序不同会直接影响风味。
麻油鸡,它的灵魂就在于麻油和黄酒。首先,将鸡肉焯水,去除脏物。然后,将麻油烧热,将姜片、鸡肉稍微炒香。接下来,就是倒入水、黄酒没过食材,倒入酱油等调味料,炖煮半个小时,最后稍微用糖、盐调味就能上桌。
烂熟的鸡肉黄灿灿的,饱吸了黄酒和麻油的香味,居然让我有种化身大厨的错觉。这道菜之所以很难翻车,就是因为它有半小时炖煮的这个流程,我既可以在后期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它的甜咸度,也可以选择熬点鸡汤或者收汁煮干。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用麻油炒制姜片和鸡肉的时候,火候不能太高。火候高了,麻油容易炒糊,会有苦味。
还有一道“不可能失败”的料理,是椒香巴沙鱼。首先将巴沙鱼切块,放入加了料酒的开水中,用中火煮三分钟即捞出。然后,撒上辣椒粉、姜丝、蒜蓉、香葱;将油热开,放入花椒,炒出香味,分两次把七成油温的油(大概210度)淋在鱼片上。那香气随着“滋滋”的热气冒起,给人无比的满足。
这道菜的特点是,原料易熟,且调味简单。用料酒去除腥味的巴沙鱼本身鲜嫩,调味环节要求蚝油和蒸鱼酱油按1:1的比例调配就好,葱姜蒜淋上炒过花椒的热油,无论做多少次,味道都是相似的,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就冲着这两道菜,我觉得自己可以吃个小半年。
04
没有烟的厨房
其实做饭一点都不枯燥。一份份食物通过煎炸煮焖炖变了模样,如果世界上存在魔法,那它一定首先出现在厨房。让人感到心烦的,其实是做完饭之后的洗碗工作,简单枯燥又机械,对各种各样顽固的污渍作斗争。
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厨房没有油烟,让清洗的盘子最少?有的。而且这样做出来的菜还不错。
电饭煲焗鸡就是这么一道菜。首先,得要一只光溜溜的鸡。如果饭量没那么大,用鸡翅,鸡腿也可以。依据个人口味调制腌料,腌制两三个小时,然后放进电饭煲拧到肉类烹饪时间就好了。整个过程简单方便,甚至不需要放油。
一开始我会担心这种做法的效果。因为一道菜的美味程度,往往与它制作过程的复杂程度成正比。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样做出来的鸡还真的非常不错。我曾担心鸡皮会被烧焦,而实际效果是黄金油亮,让人食欲大增。鸡本身肉质中的脂肪被逼了出来,肥瘦刚好,不会让人觉得太腻。
我想,对于菜谱,我还需要放多一些信任。
后来,我又自行尝试了多种口味。电饭煲焗鸡这道菜没什么难度,味道如何全在于腌料的选择。我尝试过酱油姜葱、新奥尔良,甚至是将荷叶把鸡包住,都可以成功将它们做熟。美中不足的是,荷叶的版本,荷叶香气不是太明显。这可能与烹饪时间不够长,或者辅料味道过重,掩盖了荷叶的味道。
这个假期格外地长,又不能出门,生活总不能失去新鲜感。琢磨许久,我决定买一个微波炉。微波炉用来热牛奶之类的食品不用说,有些菜也可以通过微波炉来做。很快,电饭煲焗鸡的版本就升级为微波炉烤鸡。做法大同小异,只不过用微波炉的话,鸡翅叮六分钟,鸡腿叮十分钟就能上桌了,十分方便。
据说微波炉还有烤鱼、烤金针菇等玩法,这便要我慢慢去开发了。
05
那些翻车的事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不喜欢翻车是一回事,偶尔翻车又是另一回事。很多菜谱,就是看上去很美好,做起来常常把我弄得哭笑不得。
锡纸牛肉就是这么一道菜。这道菜的简介上说,它不仅好吃,连盘子都不用洗!再加上自己料理的食材以鸡肉、鱼肉居多,牛肉从来没有料理过,也就想试一试。
这道菜非常简单。首先准备好锡纸盘,底下铺上洋葱等香料,中间依据个人口味铺上青椒、胡萝卜、金针菇等蔬菜菌类,最上层铺上牛肉。然后将锡纸把食材裹上,用大火蒸煮至熟就完成了。
步骤那么简单的菜,我觉得自己闭着眼睛都能做好。
然而成品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一般。作为一个厨艺新手,有一些坎还没有过去,比如切牛肉没有刀工。我切出来的牛肉一片薄,一片厚,看起来就非常不美观。加上厚牛肉很难入味,吃起来如同嚼蜡。但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可以学习。比如,锡纸内是不用加水的。各种蔬菜在加热的过程中自动出水,这部分汤会显得特别鲜甜。
另外,很多菜谱的描述都非常模糊。例如,“加盐少许”、“生抽两勺”这样的表述,“少许”和“两勺”具体是多少?这是没有具体定量的,大大增加了翻车几率。锻炼厨艺,无论好吃还是难吃都得自己处理掉,必须通过实践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套路来。
每次下厨都是一次小小的冒险。加上本身就有些毛躁的性格,我常常会闹出乌龙。比如,看错微波炉的刻度,以高火的档位热牛奶,结果歪打正着弄出了一股焦香;做菜到一半发现没有了酱油,干脆就用耗油代替一下;又或者是刀走偏锋,伤到了手,于是以后在购买食材时,尽量买切好的肉,少碰那把与我不太亲密的厨房刀。
只有自己实践了,才知道做菜这件事是多么不容易。而我的家人,从我有记忆开始,就坚持下厨,不提倡在外面吃了。
在自己真正下厨之前,好像我对家人的烹饪翻车并没有太宽容。母亲每次尝试做新菜,第一次总是不太好,而我一般都是极为挑剔,把口味不合适的地方都说出来,她再去改进。从第二次开始,新菜就基本能被接受。现在想起来,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是学不来的。
现在,熟络了蒸煎炒煮的我,终究开始回忆和烹饪最熟悉的家乡菜式。这座陪伴我三年的城市,又多了一些家的味道。
原标题:《在没有外卖的日子里,我成为了一个厨艺新手|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