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商家说
售卖野味是对社会不负责任,我们不能挣“昧心钱”
如果我们都不售卖野味,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市民说
不要忘记“病从口入”这句老话每个人都该加入拒食野味的行列
本报记者 邓翔沣
近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社会交往中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公共卫生意识,我省启动“倡导社交文明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其中,“保护动物我做起,拒食野味守法纪”一条对“舌尖上的文明”进行了行为规范。那么,大型水产、家禽市场的商家们如何看待售卖野味的行为?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之前时不时会有客人悄悄询问是否可以帮着购买或加工野鸡、娃娃鱼等野味,最近已经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了。”4月8日,某家位于德阳市专卖土鳝鱼、土鸡的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近日,该农家乐在店内张贴了“拒绝野味,从你我做起”的标语,“售卖野味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商家不能挣‘昧心钱’。”
螃蟹、多宝鱼、鱿鱼……4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镇的一家大型水产市场,走进大门,只见各种水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部分商家用小纸板标明了水产品的名称。“我们卖的东西都有规范的进货渠道,并且相关手续齐全。”摊主王建宏表示,不售卖野味是商家的责任,“如果商家都不进货、不售卖野味,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同日,在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青石桥农贸市场入口处,记者看到墙上贴有严禁非法转运、售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相关通知。“不仅是不敢卖,更重要的是不能卖。”摊主徐强说,疫情发生后,他在朋友圈转发了不少关于食用野生动物存在巨大安全风险的文章。“希望同行朋友看到这些信息后,都能严格做到不卖、不吃野生动物。”
市民意识的改变,是从根本上杜绝野味贩卖、食用的关键。
“我完全不能理解吃野味的行为。市面上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等多种选择,还有那么多好吃的做法,为何偏偏有人将野生动物作为盘中餐呢?”正在青石桥农贸市场选购小龙虾的市民周宗柱认为,食用野味是部分人出于猎奇、虚荣等心态而产生的社会陋习,存在感染病毒的巨大风险,“希望大家不要忘记‘病从口入’这句老话。”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周宗柱表示,“只有每个人都加入拒食野味的行列,才能让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存。”
声音
对大自然心存敬畏
本报记者 邓翔沣
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市民仍对“野生动物”的概念比较模糊。对此,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站长顾海军解释,“界定‘野生动物’的‘野生’,并不是严格表明其现在的生存状态,而是表明其还没有被完全驯化并被官方认定为家禽家畜。”顾海军表示,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护野生动物是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是部分市民对食用野生动物有错误认识,二是人类对大自然没有敬畏之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四川省道德模范秦坤认为,许多市民仍然相信吃野生动物可以补身子、野味味道极其鲜美等说法,进而产生猎奇心态。“因为野味稀少、价高,部分人还把吃得起野味当成了身份、社会地位的象征,争先恐后地将野生动物变成盘中餐。”
疫情发生后,许多市民意识到野生动物自身携带多种病毒,食用野生动物存在巨大风险。“希望这种警惕性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被忘记。”秦坤表示,相关部门应多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从一个社会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社会的文明程度。”秦坤呼吁,学校与家长可以多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尊重、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深植下一代心中。工作之余,秦坤常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通过图像认识各种小动物。“动物与人类和平相处,不仅是保护整个生态环境,也是保护人类自身。从小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珍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