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持续推进,长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然而近日有媒体调研披露,目前,长江流域抗生素浓度偏高,并称“长三角约40%孕妇尿液中检出抗生素,近80%儿童尿液中检出兽用抗生素”。此消息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众多人士认为, 妇女儿童受到的伤害触目惊心,抗生素污染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早干预早控制,不能再等了。那么,抗生素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又是如何产生污染的?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对人类产生哪些影响?抗生素具有强效杀菌和抑菌作用“抗生素是具有强效杀菌和抑菌作用的一类药物,除了被用于人体输液治疗之外,还广泛用于养殖业中,比如禽类、畜类、鱼类等养殖业。”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罗世鹏博士说,在养殖业比较通用的做法是作为饲料添加剂,相关养殖的动物吃了含抗生素的饲料,就能够对致病微生物具有抵抗力,降低发病概率;此外,一些化妆品中,如祛痘、护肤产品,也有可能含有抗生素。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慧利教授介绍,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是药三分毒”。如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在螃蟹、青虾、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中使用,导致水体中残留较多;头孢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是我们常用的抗生素,一旦被滥用和随意丢弃,会随着生活污水进入环境;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青霉素等是畜牧兽医使用较多的抗生素,同样是抗生素污染的来源。目前,世界上有3000多种药物在临床上使用,而中国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药量最多的国家,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21万吨,仅土霉素产量1万吨,占世界年生产总量的65%;我国人均年使用量为138克,是美国的10倍多。“如此大量的抗菌类药物连续使用,随人畜排泄物进入环境,无疑给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王慧利说,越来越多的检测数据显示,抗生素已经成为水环境中极为重要的新型污染物之一。 因此,抗生素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和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王慧利告诉记者,人畜服用此类药物大多不能被吸收,多以活性代谢物形式进入环境,尤其是渔、牧、禽养殖场等周边排放场所及污水处理厂附近,其浓度极高。如氟喹诺酮类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小,环境中很难降解,虽然其半衰期不是很长,但由于大剂量、高频率使用,导致“假持久”现象,难免在环境中维持一定浓度并随着各种排污手段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及食物链中最高级的人造成健康威胁。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检测认证学院邓玉营看来,河流里抗生素污染来源主要有饲料生产、加工企业排污,抗生素生产企业排污,养殖业相关企业排污,以及一些违法添加的化妆品企业排污。“国内对一些产品中抗生素的添加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如农业部公告第193号、《化妆品卫生规范》等。” 罗世鹏说,然而,一些不法企业,为了增强所生产的产品的相关功效,经常过量添加甚至是非法添加一些禁用抗生素,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及污染。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抗生素使用标准水资源的环境安全卫生和健康风险已成为21世纪对人类生存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亟待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难题。“抗生素会在河流生物链中富集,最终相关鱼类被人类所食用后,使人体内抗生素超标,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尤其是对老人、儿童及孕妇等免疫力较低的群体产生严重的影响。”罗世鹏说,而有些禁用抗生素对肝、肾等内脏具有较大的毒性。此外,由于整个环境中都含有抗生素,还会导致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形成超级细菌,人类被此类细菌感染后,将会造成“无药可治”的后果。专家们提出,治理抗生素污染,必须要解决源头污染,要从多方面发力,特别是在治理方面,需要有关部门运用大数据对抗生素用量进行全面监测,基于获得的数据,结合科学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和抗生素使用标准,减少抗生素的污染来源。要尽快实施开发绿色环保药物的技术策略,实现精准靶向治疗,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使用频率和排放。尤其要加强和提高污水处理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提高污水处理末端痕量抗生素的去除效率,改良其治理策略。同时,进一步完善抗生素生态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加大抗生素抗性危害的研究,开发新型消毒工艺替代传统氯消毒,利用微生物降解来处理水源中的抗生素,降低抗生素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注重普及抗生素危害的宣传教育,畜禽水产养殖中拒绝抗生素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