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10点左右,宁波慈溪庵东镇滩涂办接到一个电话,说杭州湾跨海大桥东侧滩涂边,有一条疑似中华鲟的大鱼搁浅!
滩涂办主任马定飞带着4个同事赶到现场,慈溪农办的三个工作人员也赶了过来。这条大鱼体形修长,长得有点“怪”,体呈梭形,头是三角形,嘴巴边上有4条触须,正躺在滩涂的浅水里,背脊露出水面。
马定飞他们对这条大鱼进行了仔细辨认,确定这是一条中华鲟。因为中午的太阳有点大,海水温度有点高,它偶尔动弹一下,看上去没什么活力。
两个工作人员站在海水里,一个抱住中华鲟的头,一个抱住尾,中华鲟挣扎了几下,就顺从地让工作人员把它移到附近海水较凉、较深的沟里。
随后,工作人员对它进行了观察,“这条中华鲟长约1米,体重约10公斤,头部有点伤,身体浸没在海水里后,它很快就游动起来,显得很有活力。”
马定飞看看它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生命体征也正常,在请示宁波市海洋渔业局之后,将这条中华鲟就地放生。
“如果等海洋渔业局的人赶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立刻放生,对它比较有利。”两个工作人员踩在海水里,手捧着中华鲟,慢慢往深海处走过去。一直走到海水没过胸口的位置,才放开了中华鲟。
中华鲟一摆尾巴,就消失在海里。马定飞和同事们一直看着它消失的地方,等了十多分钟,看它没有再冒出海面,才放心地离开。
“今年3月,也有一条中华鲟在附近搁浅,我也参与了救助。”这是马定飞第二次救助中华鲟。他猜测,这条中华鲟应该跟上次那条一样,也是退潮的时候被困在了滩涂上。
3月8日早上,庵东镇的老沈去杭州湾新区滩涂边赶海,发现一条中华鲟搁浅在滩涂边,还不时蹦跶几下。老沈不认识这是什么鱼,把它抱回了家。儿子一看,怀疑是中华鲟,报了警。
警方联系了杭州湾新区海洋水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经鉴定是中华鲟,重4.6公斤,长度约1米,除外表略有擦伤外,其他体征均正常。
工作人员简单处理了这条中华鲟的表面伤口后,指定专人将中华鲟运到海边,当时,参与救助工作人员中就有马定飞,他们在涨潮时把中华鲟放生。
“中华鲟的出现,说明我们杭州湾水质好,生态好。”马定飞很开心自己能参与到救助中华鲟的行动中。
杭州湾新区海洋水利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年3月,杭州湾新区范围内首次发现中华鲟,有可能它在洄游过程中来到杭州湾,遇到退潮搁浅至新区滩涂上。“居民看到国家保护动物后及时上报,说明大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
中华鲟,长江里最大的鱼,江里出生,海里长大,重量可达1200斤,寿命长达40年。早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就已出现,曾与恐龙并存,如今面临着极度濒危的命运。中华鲟的繁育主要依赖于人工孵化,人工放流至长江补充自然数量。今年6月6日,《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于长江口水域先后放流中华鲟24尾。
昨天,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钱冬说,中华鲟是古老的珍稀鱼类,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进化的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有稳定的生殖洄游习性,每年9-11月由入海口溯长江而上,至金沙江与屏山一带繁殖。因为不管游多远都会回到长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爱国鱼’。”
昨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庄平说,以前葛洲坝水电站没建造之前,中华鲟从上海长江口到长江发源地金沙江产卵,全长3000公里。中华鲟在珠江也有分布,最长洄游距离超过5000公里。葛洲坝水电站建造后,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产卵,距离则缩短不少,最长也就3000多公里。“东海是中华鲟最重要、最主要的栖息地。作为江海洄游性鱼类,它必须在淡水和海水中进行交换生活。”
舟山也曾多次发现过中华鲟。舟山海洋与渔业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每年舟山都有渔民误捕到中华鲟、蠵(xī)龟等濒危野生动物,都会放归大海,大家的保护意识在增强,绝大多数人在捕获珍稀水生动物时都会第一时间报告渔业部门。
编辑:洪玮
责编:莫利锋
来源:都市快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