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好年夜的鱼。”9月18日,在江口县双江街道齐心村的稻花鱼田里,村平易近们一边收割稻谷,一边忙着“混水摸鱼”。
本年4月,得益于本地当局支撑,该村以集体情势,计划了70亩田,作为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摸索“稻 鱼”的成长新路。
“估计3000斤摆布,每斤鱼10元钱,除往本钱,有1.5万多元收进。”该村村委会主任蒋世江说。
蒋世江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亩田,从栽秧到稻谷成熟,至少要除两次草,每亩100元,70亩稻田,人工除草费须要7000元;除虫药依照每亩投进10多元,又要700多元。是以,每年除草费、除虫药,就要投进近8000元。而采用“稻 鱼”模式,这8000元开支就节俭了。
“‘一加一减’,每亩田额外增收328.57元,很划算。”蒋世江说,第一年效益虽少,但“稻 鱼”模式到达了“水稻增产鱼丰产”,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生态种养模式,为年夜伙开拓了增收新门路。
在该县德旺乡茶寨村下街组,村平易近宋桥生在30亩稻田里也搞起了稻花鱼养殖。
“此刻每斤鱼10元的价钱,有点低了,我还舍不得卖。”宋桥生说,前一段时光,趁着晴天气,先把稻谷收割回家。对于田里肥壮的鱼儿,他想等错过稻花鱼的发卖岑岭期后,再卖个好价格。
近几年,江口安身本地水资本丰盛、水质好的上风,在双江、德旺、官和、闵孝等各乡镇,应用稻田资本,成长起几十亩到几百亩,范围不等的稻花鱼。
“稻 鱼”养殖,今朝还只是江口生态渔业的一个副角,而主角仍是冷水鱼养殖。
早在1999年,江口县就应用水资本丰盛、水质好的上风,摸索冷水鱼养殖之路。可是,那时由于交通未便,导致市场不畅、豢养本钱较高,冷水鱼养殖范围始终无法扩展,形成较年夜财产。那时,冷水鱼属于“高端花费品”,少则50—60元/斤,多则200元/斤。
15年后的2014年头,杭瑞高速从江口穿境而过,江口的交通状态产生翻天覆地的变更,市场也随之扩展。2016年,贵州东亿农业成长有限公司落户到该县德旺乡净河村成长冷水鱼养殖,江口冷水鱼财产正式“腾飞”。
贵州东亿农业成长有限公司养出的鱼不仅销往广东、广西、云南,还出口越南。往年公司产值达600多万元,带动本地220户群众一路成长。目睹效益好,2018年,该公司又在凯德街道小龙塘,以股份制的方法,新建了一家占地88亩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本年4月,基地正式投下鱼苗。
今朝,江口共有生态渔业龙头企业5家,范围养殖场到达35家,总面积6900亩以上。此中,冷水鱼560亩,每年出产冷水鱼苗1200万尾,年产鲟鱼3700吨,渔业总产值1.5亿元,带动全县410户群众成长,成为该县“一县一业”的代表,也是本地“3 2”特点财产中的主导财产之一。(出处:贵州日报今世融媒体 记者 周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