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位于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东部的文化村,通过当地干部们的苦干、实干让昔日的古诗词照进了现实。如今的文化村,可见青山绿水,可闻醉人高粱香,可享家门口就业,可品瓜果香,可谓看似一幅画,读是一首诗。
▲ 做大做强产业 壮大村集体经济
荒山坡变经济带
致富路上火一把
文化村地处梅白镇东部,距县城12公里,距宜宾市区44公里,由梅白镇原文化村(插花贫困村)、永恒村、旭光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8.26平方公里。
蓝天白云、青山绿地、青瓦白墙。走进文化村,一座座依山就势、美观大方的村民新居掩映绿树间,路网、水网、电网和生产便道四通八达、交错纵横,好一幅“树成林、田成方、路相连”的现代新农村美画卷。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村里通过多方联动、健全体系、多重保障,狠抓良种繁育、畜禽生产等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三领、四联、五机制”工作法,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致富路上火了一把。”文化村党总支书记陈光均自豪地说道。
▲ 竹乡美丽庭院表彰活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近年来,文化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和村集体经济整镇示范建设机遇,开发有效资源,打出了“循环种养、农旅相融”的乡村旅游牌。探索出了“龙头企业+村集体+专合社+农户”的“四联”模式,昔日的荒山坡变为经济带,“五粮液酿酒专用红粱+柑橘+球盖菇+竹荪”“水稻制种+特色水产”“花卉+油菜+蚕豆”等特色循环套作模式。如今的文化村,成功实现“万亩地亿元钱”和龙头企业、村集体、专合社、农户合作共赢的目标。
▲ 整合提升后的村党群服务中心
党建引领党员树旗
奏响产业发展“奋进曲”
农村“钱”景好不好,关键在支部棒不棒。多年来,文化村党员干部始终率先垂范,带领村民发展,奏响产业发展“奋进曲”,奋力开创文化村乡村振兴新局面。
坚持干部带领,村7名常职干部自筹投资64万元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专合社,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发展产业,发展年出栏2800头的规模化生猪代养场1个,蔬菜种植大棚3个,预计每年收入超60万元;坚持党员引领,开展“党员树旗”活动,培树党员致富带头人、管理者和优秀农名工30余名,打造“夜校传习”实践基地4个,培养致富能人50余名,回引优秀返乡农民工创办特色产业扶贫车间3个、家庭农场9个。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强大引擎。
▲ 热心为群众服务
“只要生猪一出栏,增收致富就不难,养猪成效行不行,腰包鼓鼓我看行!”文化村养殖户周家容一边忙着建设生猪代养场,一边笑容满面地说,这段时间的忙碌,非常值得。她不仅自己响应村集体号召发展生猪代养产业,还向其他党员、村民宣传村集体经济的各项政策。
走进易地扶贫搬迁户丁正华家中,大彩电、本田摩托车、海尔冰箱、自来水等等一应俱全,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文化村以立体循环为抓手,发展种养立体循环农业,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实现变“废”为“宝”, 保持生态平衡。整合扶贫资金22.5万元入股优农家庭农场,每年贫困户固定分红2万余元,实现全村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村民邓春秀打趣地说:“如今我们村下雨走路不湿鞋,煮饭炒菜不用柴,龙头一拧水自来,购物销售联wifi”已成为村里群众生活常态。”
▲ 秸秆无害化处理践行绿色发展
风中醉人高粱香
坐拥青山绿水好风光
“季季都有农产品,时时都有好风光。”去过梅白镇文化村的游客,定然难忘那阵阵山风中醉人的高粱香。每年的7、8月落日余晖,夕阳西下,渲染在上千亩五粮液酿酒专用高粱基地就好像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美得让人沉醉!金秋九月,高粱收割成垛,文化村进行了秸杆综合利用有机处理示范,在文化村集中成片地段(情怀家庭农场)推广面积约500多亩,大大提高了秸杆还田综合循环利用,使农民坐拥青山绿水,便拥有金山银山。
文化村开展了竹乡美丽庭院示范户表彰活动和“一路、一河、一房乡村治理文艺汇演。表彰了竹乡美丽庭院示范户3户,获得长宁县最美家庭1户,掀起了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
四通八达硬化的水泥路几十公里、修建整齐的新房、干净整洁的院坝、欣欣向荣的产业……如今,一座座乡村民居脱胎换骨、容光焕发,一张张“美丽面孔”或妩媚多彩、或淡雅清新,一条条各具特色的“走廊”如诗如画,竞相展示着幸福美丽新村的动人颜值,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