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4月27日最新报道,在今年秋天之前,日本环境省将修改《水质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决定允许东京湾、伊势湾以及濑户内海(包括大阪湾)三个海域有一定的污染,以提振当地渔业。
据悉,自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环境省就对上述3个海域实行污染控制措施,帮助改善水质。然而,污染控制措施也减少了海水中氮和磷的含量,以此为养分的浮游生物及藻类大幅减少,爱知、三重、兵库等地蛤仔和玉筋鱼的捕获量大幅减少,冲击到当地渔业的收成。
要知道,“靠海吃海”的日本每年通过渔业收入不菲。该国农林水产省最新数据显示,日本农林水产品和食品2020年的出口额高达922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3亿元),其中中国是第二大买家,总计从日本进口了163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
而日本允许3个海域水源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将增加氮和磷的含量,使得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食物。但有试验证明,当鱼类生活在含低浓度氨的水体中,也会呈现氨中毒的症状,影响鱼类产品的生长质量。
更糟糕的是,日本还决定将百万吨级的核废水排放入海,这很可能将直接影响到日本海域的水质,进而影响到鱼类产品的质量。日本农林渔业部(MAFF)监测结果2012年显示,福岛核泄漏事故1年后,周边海区捕捞的鱼类仍有40%辐射超标。
目前,中国对日本排污入海事宜依然保持高度关注。据新华网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目前已经确认将邀请中国专家加入工作组,就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方案、后续落实与国际评估和监督等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