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港(右)查看村平易近的秧苗长势。
(李云芮 黄雪 特约通信员 周超文 文/图)“汪支书,这两年若没有你实时让我们在你承包的鱼塘里抽水耕田,我这 3 亩稻田的秧苗不成能像此刻如许长得郁郁葱葱。而你却是以丧失了几千块的卖鱼收进。”6月20日上午,在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丹松村,村平易近万昭成兴奋地对前来查看秧苗长势的村党支部书记汪港说。提起汪港自动叫周边缺水村平易近抽水耕田栽秧、本身养的鱼儿因缺水只有捉来平沽的事,本地村平易近无不交口称颂。
笔者在汪港的鱼塘边看到,鱼塘周边有60多亩农田,这些稻田若不从汪港的两口20亩鱼塘里抽水,就只能“靠天吃饭”了。
年届五旬的汪港担负村支书已经有10个年初,这两口鱼塘是他 7 年前以 2700元/年的房钱承包下来的,本身另投资1.5万元建筑了塘坎。鱼塘承包下来后,汪港都是用作放养白水鱼,每年产鱼量都在1万多斤,收进近10万元。
本年开春以来,连续的干旱让万昭成、万克书、先永华等6户村平易近的60余亩稻田酿成了干板田,尤其是进进4月中旬后,面临即将移栽的秧苗无水可栽,6户村平易近都心急如焚。就在此时,汪港找到6户村平易近说:“栽秧要紧,固然我的鱼塘头批鱼要7月才到出售期,但小的鱼可以转塘,年夜的也可卖,就是价钱低些罢了。”于是,万昭成、万克书、先永华等6户村平易近实时用抽水机将汪港鱼塘里的水抽灌进各自的干板田进行翻耕,让已进进移栽期的秧苗实时获得移栽。
汪港将塘里的3000多斤小鱼转塘的同时,500多斤3斤摆布的生态鱼以3元/斤的价钱平沽给鱼贩,丧失了几千元。
起源: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