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迫切需要在全球资源日益有限的状况下保障人类食物安全,其中包括探寻有益于恢复生态系统健康的食物生产方式。
- TNC科学家和合作伙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水产养殖在正确的地方采用合理的实践,不仅可以支持沿海社区经济发展和食物生产,还能促进恢复海洋健康。
- 修复性水产养殖明确的定义、原则和实施路线图,为水产行业、政府和社区实施发展有利于自然的水产养殖方式提供了思路和指导。
- 空间分析显示多数国家都具有极大潜力发展修复性水产养殖,不仅获得经济与社会回报,也包括环境回报。
© Randy Olson 修复性水产养殖 的机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食物生产和环境健康存在矛盾。数据显示食物生产贡献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消耗了70%的淡水资源,影响了80%的栖息地(Poore and Nemecek, 2018)。对于海洋环境来说,除了食物生产,海洋也面临着其他挑战,包括沿海水体污染、栖息地退化、海洋酸化等等。因此,我们多样化的食物生产系统需要尽快朝着对自然友好的方式转型。 水产养殖不仅是增长最快的食物生产方式,它也可以是比较低碳排放的动物蛋白生产方式之一。这对于双壳类动物和海藻的生产来说尤为如此,它们近乎是零投入的养殖类型——几乎不需要饵料、淡水或土地,有着极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这点可能跟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 养殖收获的牡蛎 © 刘青/TNC 很长一段时间,水产养殖业总是与局部环境负面影响联系在一起。但是,近期大量同行审议的研究显示,如果在合适的水域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实践,贝类和藻类养殖场不仅可以支持沿海社区的经济发展和食物生产,而且可以有助于海洋健康的恢复。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近期发布的报告《食物景观:迈向食物系统转型》(Foodscapes: Toward Food System Transition)指出,通过发展修复性水产养殖和提升捕捞渔业管理,到2050年能够可持续地将海产品产量增加36%-74%,从而使水产养殖成为与自然合作的食物系统中的关键部分。 随着全球对修复性水产养殖的关注与需求增加,对这一术语的定义及其目的可能存在一些混淆。因此,由TNC牵头的专家工作组制定了一份,并于11月9日进行了全球线上发布。报告主要关注较少程度投入(如无补充性投喂)和获取性养殖种类的养殖,特别是《修复性水产养殖全球通用原则》(Global Principles of Restorative Aquaculture)贝类和藻类养殖。 《修复性水产养殖全球通用原则》封面 这份报告旨在基于当前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形成修复性水产养殖的清晰定义,说明修复性水产养殖的主要环境效益、关键性原则、衡量指标以及实现水产养殖生态效益的重要条件,提供修复性水产养殖的实施指南,以促进大家对其的理解认识,并投入资源开展修复性水产养殖的更深入研究与实践,促进水域生态健康和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下载链接:https://www.nature.org/content/dam/tnc/nature/en/documents/TNC_PrinciplesofRestorativeAquaculture.pdf 修复性水产养殖 的定义 与主要环境效益 当商业性或生计性水产养殖实践向环境提供直接生态效益,并有潜力产生净正向环境成效时,称之为修复性水产养殖。修复性水产养殖可以是海水(近海和远海)养殖类型,也可以是在淡水和咸淡水中。本报告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养殖实践,同时不受地理范围所限制。 切萨皮克湾的牡蛎养殖 © Andy Lacatell/TNC 在合适的条件下,水产养殖能够向水生环境提供多种环境效益。报告将修复性水产养殖最有可能带来的环境效益归为三大类:水质、栖息地和气候。现有的科研文献充分说明了水质和栖息地效益,而关于其气候效益的科学文献不足,有待更多的研究。由于修复性水产养殖具有气候适应和减缓的效益潜力,因此报告也对其碳汇和海洋酸化缓和效益做了探讨。具体来说,修复性水产养殖的环境效益体现为: 01 提升水质 通过过滤水体和移除多余营养物来改善水质。据估算,1公顷的修复性水产养殖场能够移除约0.5吨的氮,这些营养物如果利用废水处理场进行移除,需花费约5万美金;每天可过滤高达2500万加仑的水体,约为4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的体积。 02 提供栖息地 环境友好的养殖设施及其养殖的生物体为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创造结构性栖息地,从而在不断变化的海洋环境中为其提供庇护和觅食场所。TNC与合作伙伴对全球65篇科学文献进行综述研究。研究发现,相比于周边位点,贻贝养殖场周围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数量约为附近位点的3.6倍;牡蛎养殖场具有更多的物种多样性,其物种数量比附近区域多30%(Theuerkauf et al., 2021)。据估算,1公顷的修复性水产养殖场每年可增加多达5吨的野生鱼量。 贻贝、牡蛎、蛤蜊和海藻养殖场比周边位点有着更多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 来源:《修复性水产养殖全球通用原则》 03 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1) 海藻的养殖生产过程有着相对较少的碳排放,并且海藻生长会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然而,海藻对碳封存的贡献则取决于海藻的最终归属,如断裂的海藻片段转移至近海或深海沉积物中被埋藏可以形成碳汇。目前与海藻养殖相关的气候科学还处于初期阶段。此外,海藻养殖还可以通过提高文石饱和度来减少局部范围内的海洋酸化影响。 2) 对于双壳类养殖,一些研究显示双壳类动物的呼吸和钙化过程释放的CO2超过了其壳内的捕获量,因此尽管某些情况下双壳类养殖可能有短暂的缓解效果,但双壳类动物似乎是沿海CO2的净生产者,目前来看直接促进碳封存的潜力有限,但该系统的碳核算有待更多研究。 当然,不管是藻类养殖还是贝类养殖,在合适区域进行合理养殖时所发挥的水体清澈度提升效益,可以促进蓝碳栖息地的生长和恢复。因此也有潜力成为有价值的气候减缓工具。 作为蓝碳栖息地的红树林和海草床 © Tim Calver 修复性水产养殖 的原则 修复性水产养殖的原则反映了水产养殖是否能提供环境效益的驱动因素,报告中制定了六项原则,包括: 1 养殖场选址设在能够产生环境效益的地方 2 养殖物种能够提供所期望的环境效益 3 优先考虑能够促进环境效益产生的养殖设施 4 采用能够提升当地环境效益的养殖管理实践 5 养殖密度和规模尽可能地能够提升生态系统效益 6 认可养殖所提供的环境效益的社会经济价值 为了养殖户的效益,修复性水产养殖在经济上和操作性上应当是可行的,要向养殖社区回馈社会和经济效益,包括生计机会。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性政策和法规、建立相关市场机制(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付费)等激励措施,将推动修复性水产养殖实践的广泛实施。推动社会更广泛的了解修复性水产养殖的潜力,也可以支持对该产业的影响力投资,帮助养殖户克服养殖技术或养殖操作上的障碍。同时也要进行水产养殖环境影响的监测评估。以上这些也是第六项原则想要传达的。 修复性水产养殖的驱动与赋能因素 |《修复性水产养殖全球通用原则》 修复性水产养殖 的发展潜力 大多数国家都具有极大潜力发展修复性水产养殖,在创造经济回报的同时,为改善海洋健康提供宝贵机会。全球有近50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环境适合发展修复性水产养殖。而这仅仅是新机会,如果能够对现有的水产养殖业进行转型,实施修复性水产养殖实践,将能为海洋健康带来更多益处。 广西牡蛎养殖场 © 刘青/TNC Theuerkauf et al. (2019) 建立“修复性水产养殖潜力指数(Restorative Aquaculture Opportunity Index, RAOI)”的量化模型,识别出全球修复性水产养殖的潜力海洋生态区,其中大洋洲、北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有着极高潜力发展修复性贝类养殖,而在欧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有着极高潜力发展修复性海藻养殖。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基于贝类还是藻类的修复性水产养殖,中国东海均被识别为高潜力区域。在淡水环境中,像稻渔综合种养等养殖实践能够帮助社区实现更高食物价值,提高养殖户生计,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重要的是,相比于其他许多方法,水产养殖所发挥的保护效益更具成本效益。如果考虑项目的全部成本,修复一英亩的牡蛎礁可能需要几十万美元。但是,采用修复性水产养殖实践的养殖场,在无需大量公共或慈善投资的情况下,则可以为环境提供基本相同的生态效益。可以说,这是一个可以产生经济收益的环境解决方案。 全球海洋生态区在开展修复性贝类(上图)与海藻(下图)养殖的潜力。潜力值:低 ---> 高。| 图源:Theuerkauf SJ et al., 2019 引导水产业 可持续发展 造福人与自然 目前,世界各地的社区正意识到修复性水产养殖的多重效益。在中国的千岛湖,鲢鳙鱼正在以支持湖水水质改善的方式进行养殖。在美国切萨皮克湾,牡蛎养殖已被正式认可为一种改善水质的策略,以帮助实现美国这一最大河口的氮管理目标。 千岛湖养殖社区正在收获养殖的鳙鱼 © 王松林 与修复性水产养殖的潜力规模相比,目前的修复性水产养殖案例相形见绌。在足够大的规模下,修复性水产养殖能够为全球的沿海社区创造重要的经济机会,扩大水产养殖业现已带来的2640亿美元的收益规模和2000万人的就业机会。 《修复性水产养殖全球通用原则》集合了多类信息,包括科学研究进展、空间分析、原则指南和实地案例,可以支持政府、国际发展组织和投资者识别优先的政策倡议、资金支出和商业规划,以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回报。这些利益相关者们的参与对于修复性水产养殖规模化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2050年全球人口增至100亿,我们必须找到在减少环境影响的同时,生产更多食物、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食物生产方式。修复性水产养殖是我们未来实现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的最佳途径之一。 关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