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敏
4月12日,在位于黄河岸边的渭南市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内,几辆满载鱼苗的运输车徐徐驶进吴永宾的海产养殖基地。工人们依次拉开车厢闸门,一尾尾鲈鱼、鲢鱼等乘着“滑梯”跃进“新家”,溅起层层水花。
眼下恰是海产养殖的要害时节,在我省各地海产主产区,渔农抢抓年夜好机会清塘、放苗、套种。杰出的水域生态情况已成为苍生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陕西虽是内陆省份,但在黄河、渭河、汉江等的配合滋养下,河网水系纵横,海产养殖汗青长久。近年来,我省以振兴海产种业、立异成长模式为抓手,加速推动现代渔业出产系统扶植,增进渔业连续健康成长,构建起了一个盘踞全省特点财产较年夜份额的生态“渔业圈”。
■ 注进“泉源活水”,渔业“家底”日渐丰富
每年春夏日都是鱼类增殖放流的黄金期。在合阳县洽川镇黄河西岸连片鱼种养殖基地,数百万尾乌鳢、黄河鲤鱼等“水花”在水池里摆尾跳跃(刚从鱼卵里孵出来几天,尚未启齿吃食的鱼苗被称为“水花”)。再过几天,这些“水花”颠末检疫后将被分批投进黄河,和浩繁鱼类一路在辽阔水域里畅游,为黄河鱼类种群增量。
合阳县位于黄河岸边,奇特的区位上风带动本地活水生态养殖快速成长。此中,“水花”养殖独辟门路,不仅为黄河增殖放流供给了丰盛种源,也弥补着区域财产链。
“在水池中固定出流水单位,进行活水分类养殖,这项新技巧,使‘水花’成活率很高。”吴永宾说,“我养殖‘水花’,既卖产物也卖技巧,这段时光恰是投种的最佳时节,‘水花’求过于供。”
渔业与水生态互相关注,而人工增殖作为一种有用手腕,可以到达以水养“渔”、以“渔”护水的良性轮回后果。
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省每年都向黄河、汉江及海产资本维护区等重点水域放流大批鱼类,已累计放流经济鱼类1.3亿尾、珍稀濒危鱼类近20万尾,水中生物多样性和种群数目显明增添。连续向好的水生态正在转化为渔业成长的“泉源力”。
放流只是公道保种的一种方法,海产种业突围的要害还在于技巧改造。对准这一点,我省加速打造“育繁推”一体化财产系统,经由过程良种引进、人工扩繁、示范化养殖,加年夜技巧攻关和推广力度,在公道保种的同时,一步步破解海产种业提质增效困难。
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周全启动,黄河道域实行禁渔期轨制,为鱼类繁衍生息撑起“维护伞”。“十三五”以来,全省引进、繁育、推广精良苗种72亿尾,实现增产15.8%。在技巧突围等多方驱动下,我省渔业“家底”日渐丰富,开释出以“渔”兴业、以“渔”富平易近的新活气。
■ 全域生态养殖,财产转型提速推动
比来几天,李喜军忙得脚不沾地,查看蟹苗长势、检讨机械装备……他天天的日程部署得满满当当。
李喜军是黄龙县崾崄乡白城桥村的年夜闸蟹养殖户。4月6日,在技巧职员领导下,45万只优质蟹苗“绅江一号”在黄龙县500亩生态养殖基地“安家落户”。李喜军的养殖场就位于此中。
尽管“菊喷鼻蟹肥”的场景还在“孕育”,但投苗增收的喜悦已在李喜军心中酝酿。“我们的蟹苗都是精心遴选的,下种后在活水里自由发展,全程绿色养殖。9月份年夜闸蟹就能上市。”看着蟹苗在水中欢乐游动,李喜军笑得合不拢嘴。
黄龙县被誉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绿色一向是农业财产的“主打色”。从2014年开端,黄龙就依附资本上风,一步步做年夜生态渔业。今朝,黄龙建成5个养殖示范基地,现有养殖年夜户68户,以年夜闸蟹为主导的绿色海产物养殖成为本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本年我们将扩展养殖水面,引进加州鲈鱼、鸭嘴鱼等中高端鱼类,打造多元化的特点财产链,让更多老苍生‘水里捞金’。”黄龙县畜牧兽医办事中间主任冯栋说。
绿色、生态始终为我省特点渔业系统扶植赋能,引领着财产提速进级。
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产,我省公道计划财产结构,构建出陕南汉江、陕北无定河道域综合种养区,关中黄河、渭河滩涂地水池精养区、秦巴冷水养殖区,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洪流面生态渔业的“一山两水三区域”财产新格式,并在全域实行“海产健康养殖五年夜举动”,涉及尾水治理、种业晋升等多个方面,慢慢把绿色渗入到渔业财产肌理。相干抽检数据显示,我省海产物持续多年及格率到达100%。
跟着一系列财产构思精准落子,一个资本互补、业态共享、机制共建的现代渔业出产系统基础完美,并形成共振效应。2021年,全省渔业养殖面积近80万亩,总产值冲破74亿元,渔农年均收进1.6万元。
■ 综合种养扩面,多元融会擦亮品牌
4月16日,记者走进城固县龙头镇,草木滴翠、鱼游浅水,一幅活力勃勃的画面跃然面前。在龙头镇六一村,村党支部书记肖少华正率领村平易近把一篓篓鱼虾投进稻田周围的水沟里。
“我们应用新技巧和稻田过剩空间,打造出一个立体轮回的生态种养体系,一亩稻田产值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肖少华告知记者,六一村建有500亩“稻渔 ”范围化生态种养基地和一个智能育苗中间,从泉源把好质量关、技巧关。“我们同一品种,尺度化种养,产出的鱼虾蟹肉美味美,种出的稻米绿色有机,订单一个接一个,村集体经济每年坚持10万元增量。”肖少华说。
汉中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全市宜渔面积40万亩。坐拥丰盛的资本,汉中稻渔综合种养在全省率先起步,“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增结束景处处可见,真正实现了稻粮稳产、稻渔互促、绿色生态的高效运作。
基于新模式的明显后果,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从汉中向安康、榆林等地加速辐射带动。今朝,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成长至10万余亩,年产优质稻米近5万吨、优质海产物3600吨,带动群众增收2亿多元。
尝到“甜头”的不只渔农。在综合种养扩面提质推进下,2000多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渔业财产园接踵出现;汉水鱼、生态鱼、“稻渔米”等特点区域品牌崭露头角,加上产物研发、加工、发卖和休闲渔业等新业态双向延长,本来单一的财产酿成有机多元的财产链,实现多业态融会成长、全链条互促推动。
作为传统财产,“陕渔”穿越汗青而来,借着集约化、现代化、数字化转型成长,再一次擦亮了自身品牌。现在,全省“渔 ”新业态、新模式层出叠见,渔业全财产链集成趋向越来越显明。跟着技巧攻关转向“深水区”,三秦年夜地水美、鱼肥、人富的气象将在辽阔的财产“蓝海”里掀起新的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