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孢子虫病
微孢子虫营寄生生涯,重要寄生在对虾肌肉和生殖腺中,偶然也产生在血液、消化道、肝胰腺和神经组织中。
被沾染的对虾肌肉变白,疏松柔嫩,白色区域不竭扩展,使对虾腹部变白浊,故称“棉花虾”。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hepatopenaei, EHP)是一种个别较小的微孢子虫,巨细为(1.1±0.2)μm×(0.7±0.1)μm,在显微镜下难以察看,重要寄生于对虾肝胰腺组织中。
虾肝肠胞虫于2009 年在泰国养殖的斑节对虾中初次分别并被定名,该孢子虫病是近年来全球对虾养殖出产中影响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虾肝肠胞虫既可经由过程受精卵或种苗垂直传布,也可经由过程养殖水体程度传布。
沾染 EHP 的对虾肌肉发白、肠道接收功效降落,严重的呈现肝胰腺萎缩,虽不导致对虾逝世亡,但能使凡纳滨对虾发展明显迟缓。
今朝对于对虾肝肠胞虫病尚无有用治疗药物,可采取以下方式防控:
①委托有天资的检测机构采取荧光定量 PCR(RT⁃PCR)法检测亲虾和虾苗,选择不带病原的虾苗,检测对虾分泌物和水体;
②工场化养殖的室内水泥池以及日常出产器具,用2.5%NaOH溶液处置,3h后再用盐酸浸洗;
③尽量避免投喂鲜活饵料或将鲜活生物饵料冰冻或者经巴氏灭菌后再投喂;
④有病史的虾池要用漂白粉严厉消毒,对于发展迟缓的虾池,采集底泥进行检测,若检测虾肝肠胞虫呈阳性,该水池底质必需用生石灰进行严厉消毒,尽量往除水池底泥,以消除虾肝肠胞虫寄生的隐患;
⑤发明受沾染的病虾应当即捞出烧毁,以免被健康虾吞食后而沾染;
⑥恰当下降养殖密度,以下降沾染的概率;
⑦不随便排放养殖废水,防止虾肝肠胞虫的传布。
2.对虾肝胰腺坏逝世综合征
2010年以来,我国和东南亚对虾养殖区域接踵产生因不明原因导致的对虾逝世亡。
因多产生在虾苗放养后的 5~30天内,而被称为早期逝世亡综合征(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
2012年亚太海产养殖中间收集(NACA)依据该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将其界说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逝世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AHPNS)(唐小千等,2016)。
AHPNS可引起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沾染,此中凡纳滨对虾最为易感。
急性肝胰腺坏逝世病病情成长极快,虾苗或幼虾在短时光内大批逝世亡;
病虾在水面迟缓无力游动或趴伏于水池边坡上,肝胰腺萎缩呈淡黄色、白色,或肿胀、腐烂发红,病虾空肠、空胃,逝世亡率可达 90% 以上。
有研讨显示,副溶血弧菌与AHPNS的产生存在亲密关系(陈信忠等,2016),几种弧菌的某些菌株也会导致对虾急性肝胰腺坏逝世病。
也有人以为引起养殖对虾肝胰腺坏逝世病是对虾养殖量跨越情况容纳量、养殖生态体系掉衡、致病弧菌、有害蓝藻、病毒或寄生虫、种苗质量降落等多种身分配合感化的成果(何开国等,2014;文国樑等,2015)。
防控对虾肝胰腺坏逝世综合征应采用生态综合防控技巧:
①要做好池底清淤消毒,留意坚持杰出的水质和底质;
②购置种苗时检测是否携带致病菌;
③科学施用有益微生物,形成稳固的精良菌相和藻相以防控有害菌和有害藻;
④公道放养密度,避免过量投饵导致水体富养分化;
⑤公道混养其他养殖品种,阻断虾病的程度传布;
⑥科学饲喂维生素、益生菌、中草药、微量元素,进步对虾免疫力;
⑦水源经沉淀、过滤、消毒后再应用,养殖废水经无害化处置后再外排,防止养殖场之间的互相沾染。
3.“白便”综合征
“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是近几年迫害我国和东南亚地域凡纳滨对虾养殖的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的临床症状重要表示为虾池水面漂浮着很长的白色粪便(俗称“白便”),多产生在高水温期。
患病水池对虾摄食慢,发展迟缓,巨细悬殊,饵料系数高,病虾肠道不丰满,肝胰脏萎缩、严重时呈现“干瘦虾”,甚至“偷逝世”。
对虾白便的形成原因,今朝尚无定论。
防治“白便”综合征须以预防为主。
“白便”的产生与水质、底质等情况身分亲密相干,要严厉把持投饵量,坚持菌藻均衡、水质稳固的情况,按期调水、改良底质,能削减或推迟“白便”的产生。
发明“白便”实时治疗,调节肠道有益菌群,打消肠道炎症,凡是应用氟苯尼考或者恩诺沙星抗生素或者乳酸菌投喂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