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上海水产界迎来丰收季。先是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在上海召开,接着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两艘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和“蓝海201”号顺利通过验收,时隔两天,盐碱地水产养殖科技创新联盟在上海启动。接二连三活动背后,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活跃的身影。该所先是积极参与水产养殖大会承办事项,接着是负责建设和具体运营维护的“蓝海201”号接受验收,然后,主办了2021年“盐碱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华夏大地庆祝建党百年和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东海水产研究所以“双响炮”方式以示庆祝,颇有特色。 顺利通过验收的“蓝海201”渔业科考船“英姿” “蓝海101”和“蓝海201” 调查船是农业农村部迄今为止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具有全球航行能力(除两极冰区以外)的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具备两船同步探测取样、数据比对与验证以及协同作业能力,有效增强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手段,弥补了远洋渔业调查能力的不足,是未来10年我国开展海洋渔业科学调查的主力军。两艘调查船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9年6月交付正式投入使用。在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东海水产研究所的努力下,过去两年里调查船共计执行航次23个,海上航行作业186天,累计安全航行31300余海里,高质量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也为顺利验收提供了实践依据。 9月27日,2021年盐碱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东海水产研究所主办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战略部署和《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盐碱水域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盐碱水域绿洲渔业技术,服务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次研讨会所设立的议题和内容都是针对盐碱地水产养殖科技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围绕盐碱绿色养殖技术与模式、盐碱水质改良与调控、盐碱养殖对象筛选与品种选育、盐碱水土复合生态工程构建、盐碱水域绿洲渔业产业化实例而展开。 盐碱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研讨会现场 东海水产研究所盐碱地渔业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挖塘降盐、以渔降碱”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这是东海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总结20多年盐碱水养殖技术研发经验并结合盐碱地治理关键技术后提出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养殖解决盐碱水的出路问题。“挖塘降盐、以渔降碱”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在河北、江苏、宁夏、甘肃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东海所又提出了 “改排为蓄”的盐碱地治理理念,在河北、宁夏、黑龙江等地建立盐碱渔农综合利用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洗盐排碱水的出路问题,为盐碱水土治理和改良提出了新方法。 然而,盐碱地水产养殖的相关重大战略、基础研究、共性技术难题、关键性技术、应用推广等亟需通过协同创新加以突破,为此,在本次研讨会期间,东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全国相关单位组建了全国盐碱地水产养殖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希望通过该创新联盟提高我国盐碱地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力。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是我国首次针对盐碱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主题会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旗下的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淡水渔业中心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了该研讨会,并吸引了新疆、黑龙江、浙江等十多个省市从事相关研究的代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