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黑名单”、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公示制度和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烟台围绕提高水产品养殖环节质量安全水平这个重点,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着重突出对养殖环节、海参及海水鱼等重点品种和工厂化养殖方式进行监管,逐渐规范渔业生产秩序,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上新起点。 立足监管体制机制,烟台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聚焦水产品育(保)苗、养殖环节质量安全隐患和工厂化、池塘养殖等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环节,先后出台《烟台市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烟台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办法》《烟台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奖励举报办法》等监管制度,规定凡存在无证生产、违法使用禁用渔药、非法添加或滥用添加剂行为,一律进入质量安全监管“黑名单”进行重点监控。 溯到水产品质量的“根源”,烟台将监管关口下移,向乡镇、渔村延伸,拉长监管链条,充分发挥市县镇村四级监管模式。全面开展诚信建设,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公示制度和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有效增强水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在全市147家水产品生产企业和水产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水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做到从投入品到养殖产品全过程流向动态管理。 烟台积极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重点开展质检机构资质认定、考核认可和能力验证工作,逐步扩大监测种类品种和监测参数。还加强对重点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以及重大活动期间水产品质量的监测抽查。 烟台聚焦标准化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制定大宗和特色优势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重点,积极构建特色优势水产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渔业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大力发展大宗特色优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场扩容,全市建成24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其中,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6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聚焦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快推进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等“三品一标”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登记工作,全市无公害认证产品数量达220个,地理标志认证35个。 加强执法检查。今年以来,烟台先后组织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等6项活动,检查各类水产养殖企业3956家,出动执法人员17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700余份,对生产日志、用药记录、销售记录不规范的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23份。去年,共抽检14类1228批次,水产品药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9.6%,为历年最佳。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加强养殖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可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YMG全媒体记者 王修齐 通讯员 孙洪安 责任编辑: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