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山市顺德区的中心城区,未来大良街道将携手容桂、伦教三个街道打造顺德城市的“南部都会中心”。 在今日顺德两会的镇街主官访谈中,大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少玲表示,大良街道未来将全力践行“水产城”共治共融的治理路径,全面提升“品质大良”新活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现代都市样本,推动顺德建设成为高品质的魅力之城。 落实“治水+清岸+美岸” 如何打造魅力之城?“治城先治水,水清则城兴。”李少玲称,大良一是坚持水岸同治,将在系统梳理水系脉络和滨水岸线的基础上,打好“治水+清岸+美岸”组合拳,构建水清、岸绿、颜值高、形象美的高品质滨水生活区。未来,将重点围绕大良河、桂畔海河、南城水轴、德胜河北岸四大区域水网,加速推进“退岸还河”,全面清理河涌控制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和霸耕现象,并加快两侧土地收储和旧村改造。 二是坚持文旅赋能,全域共建魅力城市新标杆。“大良文旅资源丰富,接下来,我们将以东部华侨城、中部大清晖、西部顺德糖厂三大片区为支点,撬动整合辖区山水、文化、历史、美食等资源,打造畅游、畅玩、畅吃、畅学等全方位结合的超级文旅IP,助力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李少玲称,在资源开发整合方面,大良将全力支持欢乐海岸二期建设,推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并扩容带动顺峰山公园等周边发展,力争明年启动大清晖片区改造,同时加快谋划顺德糖厂等工业遗址的空间活化利用,培育壮大“文旅+”新动能。 在整合优质文旅资源、推动全域旅游的同时,我们还将持续优化改善旅游出行环境,未来将以钟楼公园TOD综合开发为试点,加快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一体化绿色出行体系,并通过完善交通科技设施、综合治理拥堵点等措施打通各大景区交通网络,多元挖潜释放停车资源,至2026年至少增加路边停车位4200个,并力争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全覆盖。 三是坚持精细管理,全力绣出品质大良新形象。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和地区城市管理水平,城市将继续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主题产业园 在产业环境上,未来,大良将继续坚持增资扩产和精准招商“两手抓”,全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营商环境。 一方面,大良以增资扩产、科金服务为抓手,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据其透露,当前,五沙工业园内已有38家企业共43个项目明确提出增资扩产计划,预计土建投资接近60亿元,并将带动更多项目二次投入,投资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将再造一个全新标杆园区。李少玲称,大良将继续在环境优化、配套提升、用地审批等方面对五沙工业园制造企业增资扩产予以支持。 同时,加强企业增资扩产的科技支撑和金融服务,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现状评估诊断,持续引进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更多数字化转型金融产品等举措,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争取未来五年内每年至少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3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10个,以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以对内育强、向外引优为抓手,助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利用村改腾挪出空间,加快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打造主题产业园,主动“走出去”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目前,正积极洽谈推进德珑集团等优质项目入驻,并与瑞德智能、成德电子等本地增资扩产项目形成产业集聚群。同时,联动凤翔工业区、红岗科技中枢,在105国道以西片区形成超8000亩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其中工业净用地超3600亩),为整合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拓展空间。 未来,该片区拥有大富山、大象山、金陡涌等优质蓝绿资源超1200亩,未来我们还将配套建设8所中小幼校、大型综合性医院1所,同步完善住宅建设,为产业人才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助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未来新增学位近1.6万个 在民生工程上,大良将全力打造“居者安、远者来”的品质首善之城。 未来五年,大良将继续坚持以现代化校舍建设、集团化合作办学、智能化试点创建、多元化培养机制“四步”同频,全力打造顺德教育“大良样板”,投入不少于20亿元持续推进梁开中学、凤翔小学等9所公办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预计未来新增学位近1.6万个、宿位逾1.2万个,加快实现“家门口均为好学校”的目标,满足持续增长的教育需求。 同时,内强外引、深入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工程,结合区“英才计划”,主动走进“双一流”高校精准引才,启动名校长“领航计划”和教师“关爱计划”,每年设立超千万的专项基金奖励命名一批优秀教师、校长,借力学校新改扩建、盘活国有物业空间等路径,谋划建设教育人才公寓,解决新教师“后顾之忧”,切实强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在完善医疗养老服务方面,大良将全力打造便民、利民的“15分钟服务圈”,进一步打通医疗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如未来将加大投入完善广州华侨医院-大良医院-大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保障好中医院新院区(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建设,持续优化基层医疗站点布局,未来5年将在21个社区(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再新建4个卫生服务站,不断满足各片区人口分布及就医需求。 统筹/陈昕宇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刘鹏飞、王名润 通讯员:顺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霍泽凯 来源:广州日报